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在年代文中暴富苏叶 > 097微修他们这代人要努力建设祖国 (第2页)

097微修他们这代人要努力建设祖国 (第2页)

陆思远虽然是华国学生,英语学得一塌糊涂,但他的理科能力很强,只上了短短三个月的课程他就可以自如地用汇编语言编写四则运算,运行的速度比卢卡斯教授编写的那一套还要快05s。05秒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卢卡斯教授是计算机领域里的权威专家,而陆思远只是普普通通的本科生!

实际上国际上对华国存在着技术封锁,陆思远去买显微镜结果必然失败,好在可以用技术换技术。

六零年代的计算机水平很低,使用的是最底层的机器语言,硬件条件很差,因此存储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苏叶很快写了一套优化存储的算法寄给陆思远。这一次拍电报苏叶花了将近千元巨款,心痛得她一个月以后想起这件事,心头仍在滴血。

陆思远当天便收到了苏叶的电报,他读完信后,将信将疑地按照她的步骤去联系了自己的教授,果然用一套算法成功地换了一台显微镜。

这是一套先进的n位数的四则运算存储算法,它用算法的方式优化了数据存储,提高了机器的存储空间,换而言之它提高了机器的多位数运算数能力。短短的两页纸让卢卡斯看得双目灼热,迫不及待地想要看接下来的代码。

陆思远是硬着头皮来找教授的,万万没想到苏老师寄来的两页代码有这样的威力,足够让卢卡斯心甘情愿出面帮他购买显微镜。

这一刻,陆思远心里油然而生起一股浓浓的骄傲和敬佩。外国人很轻视华国籍的学生,连卢卡斯也不例外,平时习惯了用鼻孔面对他和华国的同胞,但是他却在这套算法前低下了头。

苏老师写的算法,陆思远的水平不足以看懂它,但他偷偷地誊抄了一份,以待日后仔细钻研。

苏老师不愧是他崇拜的人!

一个月后,陆思远不负众望,成功预订了一台电子显微镜。苏叶在黑市慢慢地把钱兑换成英镑,当下美元和人民币汇率是1:24,美元与英镑汇率是1:28,她蹲在黑市东拼西凑地兑了七千五百英镑,给陆思远汇了过去。

同时苏叶去找陆厂长请求帮忙。

长友今年的利润很可观,盈利的年份它会有一笔可用于油厂的基础建设的款项,如果以长友油厂购买电子显微镜用于支持油厂的“技术开发”的名义,苏叶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去港口接机器了。

“陆厂长,我现在需要你的帮助。”

苏叶把自己近期要购买一台电子显微镜的事情告诉了陆厂长。来之前苏叶已经揣好一肚子的策略,说服陆厂长答应这件事。事急从权,她必须要买显微镜,陆厂长是不答应也得答应!

谁料陆厂长听完,深思片刻答应了,“没问题。机器应该不小,肯定要用汽车运输。我让杨副和司机跟你去港城接货。只是我想去见一见这位阮儒良老师。”

一台显微镜价格不菲,何况它是德国最前沿的尖端科技产品。苏叶要搞到这么新的显微镜显然不容易,他恐怕想破脑袋也想不到这是自己儿子“搞”来的机器。

陆厂长特意去了上沟村考察,发现他们真的种了一片红薯地,阮儒良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实验器材。现在还没有到红薯收获的季节,地里新挖出来的红薯已经有两个巴掌大,正摆在阮儒良的桌子上。陆厂长心里暗想:这位阮老师确实是个有本领的人。假如地里的红薯都像桌上的这么大,产量岂不是要翻一番?

他顿时理解了苏叶帮助他的缘故。

他看着这间简陋的“实验室”,不禁脱口而出:“阮老师如果有其他方面的困难,油厂可以给你提供帮助。”

阮儒良热情地感谢陆厂长,双手用力地和他握手:“没有别的困难了,其他的我们都能解决,只有这个仪器确实名不正言不顺。多谢陆厂长帮忙!如果油厂以后需要研究花生油料,我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苏叶告诉他现阶段如果用油厂的名义从事研究活动,更方便,阮儒良是个老实人,既然借了人家油厂“技术研究”的名义,那就要踏踏实实地做起来。

陆厂长的眼角笑出浓浓的细纹。他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意外之喜,虽然只是轻飘飘的一句话,但他莫名地对阮儒良有信心。

半个月后,德产的显微镜漂洋过海抵达港城的维多利亚港。杨雪爸和司机开着车,载着苏叶和两个学生去了香港。刘刚和李明是来搬机器的,苏叶很乐意学生去见识见识世面。

去港城的路上,苏叶打开仓库后台瞄了一眼,心砰砰地快要跳出喉咙。

我滴老天鹅,她多了十万斤粮食!苏叶这会脑子有点缺氧,从未有过如此多的粮食,一时半会居然想不到要怎么处理它们。

感谢富裕的京城市民,让他们拥有了一台显微镜!

……

汽车开了一天一夜,停在一个叫鹏城的小渔村,这里落后、贫穷,遥望的对面是繁华的大都市。一行人拿着通行证坐船去港城接货,坐了一天的车再乘坐游船,李明已经变成一只软脚虾,上吐下泻。

刘刚和李明好奇地看着繁华的城市,他们就像第一次进城的乡巴佬一样,满脸写满了震惊。

这里和大陆差别很大,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汽车、轨道电车。马路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每个人忙忙碌碌,大街上长得胖的人比比皆是,不像大陆人人面黄肌瘦。

大楼里穿梭着的人衣着整齐、光鲜亮丽。它就像电影里描绘的那样,没有饥荒、远离了贫穷,宛如梦境中令人向往的世界。

一水之隔的差距,仿佛一天一地。

李明吐得厉害,苏叶带他们去吃了晚饭,他们来到了一家装潢挺不错的餐馆。苏叶用英文利索地点了一串菜品,杨雪爸劝道:“我们几个简单吃点就好了,办好事情要紧。”

苏叶微笑着说:“这里粮食不要粮票,大陆可没有这样的好事。我请客,价格看起来挺合适的,你们吃不吃?”

不要粮票确实是天大的好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