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刻在石头上的字图片 > 055 蔺相如完璧归赵(第1页)

055 蔺相如完璧归赵(第1页)

055

蔺相如完璧归赵

古人重玉,玉被视为崇高的象征。由玉雕琢而成的“璧”,是一种珍贵的礼器,而“和氏璧”更是价值连城的国宝。

“完璧归赵”是个常用成语,通常是用来比喻把原物完整地归还本人。这里的“璧”,即和氏璧。实际上,这个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意义,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由此既可看出,古代大国的霸道和小国的受欺,又可看出,代表小国利益的蔺相如之勇敢和智慧。

战国时的赵国是个弱小的国家,而秦国势力强大。赵国的惠文王得了一块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想骗取这块玉。便派人来骗赵国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此宝玉。赵王不敢拒绝,但又怕上当。蔺相如自愿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完成换城的任务,并保证“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则完璧归赵”。蔺相如到秦国献璧后,见秦王无意给城,便设计取得原璧,送回赵国。以故司马迁说:“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即廉颇,后来有“负荆请罪”的故事),名重太山(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史记·廉颇蔺相如传》: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蔺相如完璧归赵

山东嘉祥县武梁祠后壁画像。原石画面共分四层,本图在第三层之右。原石残破较重。此据拓片参照《金石索》木刻摹本复原。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及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之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隆重之礼)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住处)。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蔺相如完璧归赵

山东沂南县北寨村汉墓出土。原石在中室北壁东段之上格。榜题刻“令相如”,应即蔺相如,令、蔺二字同音而误。另一人刻“孟贲”,当与此事件无关。孟贲是秦武王时的力士,早于蔺相如,可能是画家想当然地将秦国力士画上了。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于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小国虽弱,但不能丧失尊严。蔺相如有理有利有节,确实是个“贤大夫”。后来蔺相如屡建大功,被赵王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之上)。廉颇不服,说:“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并宣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听说后,不予理会,每逢上朝都要避开廉颇。他的下属深感不平,并以此为耻,甚至要辞他而去。蔺相如对他们说:我不是怕他。试想连秦王我都不怕,难道我会怕廉颇吗?秦国虽强,之所以不敢侵略赵国,就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两人相斗,那么结果是很明显的。我之所以如此,是“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于是“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两人结为“刎颈之交”。这就是后来为人们所乐道的并演绎成戏剧的《将相和》。

汉代画像石,如嘉祥画像和沂南画像,所表现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都是侧重于蔺相如“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的状态。一面振振有词,向秦王说理,一面准备头与璧俱碎于柱。画面紧张生动,表现出一种逼人的气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