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必须犯规的游戏重启知乎 > 第2章 鱼悸2(第1页)

第2章 鱼悸2(第1页)

第2章鱼悸(2)

1998年。安徽省芜湖市二坝镇的一个村子里,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一户农家的鱼塘里,竟然出现了一条人面鱼。这件事轰动了全村,村子里的男女老少几乎都赶到了鱼塘面前,争相观看这条罕见的人面鱼。

鱼塘的主人是一对年轻夫妇,丈夫叫韩宝来,妻子叫李秀英。这个鱼塘,其实是李秀英的父母承包下来养鱼的,当时跟村委会签了二十年的承包合同,不承想还没过去一半时间,李秀英他爹就患病去世了,之后老伴接着养鱼。她一个小脚妇人,又上了年纪,一个人绕着鱼塘投喂鱼食,颇有些吃力。一次大雨过后,估计老太太端着盆子喂鱼的时候,脚踩滑了,连人带盆跌入鱼塘中。农村里的鱼塘有两米多深,老太太又不会水性,等村民们发现的时候,尸体已经浮了上来,全身泡得肿胀,惨不忍睹。村长立即联系了在县城里打工的李秀英和她丈夫韩宝来。俩人赶回老家后,李秀英嚎啕大哭,之后抹去眼泪,跟丈夫一起为母亲操办丧事。

丧葬完毕后,村长找到夫妻俩,说这个鱼塘的承包期是二十年,现在还有十二年,问他们打算如何处理。如果他们想继续养鱼,那么按照当初签订的合同,这个鱼塘他们有资格继承;如果他们没这个打算,就把鱼塘里的鱼全都捞起来卖了,鱼塘退还给村委会,由其他人来承包。

韩宝来问村长,养鱼赚钱吗?村长指着李秀英爹妈留下来的一栋三层楼的自建房说,你岳父母具体赚了多少钱,这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没养鱼之前,他们住的是破茅草房,养了鱼之后没几年,就盖起了这么大一栋楼,所以赚不赚钱,你自己掂量吧。

韩宝来这人脑筋活泛,他去村里转了一圈,发现这个村里大大小小一共有十多个鱼塘,但凡是承包了鱼塘的,都比别人家境殷实。再跟老乡们一打听,明白了。原来这个村子的水质和环境,适合养鳜鱼。鳜鱼是皖江一带流行的徽州名菜“臭鳜鱼”的主要食材,比一般草鱼、鲢鱼的经济价值要高。但鳜鱼的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两湖和两广,安徽本地反倒不是鳜鱼的主要养殖区域,估计跟当地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可二坝镇的这个村子,却恰好具备养殖鳜鱼的条件,所以很多村民都承包鱼塘养鳜鱼,并因此发家致富。

了解这些情况后,韩宝来跟李秀英合计开了,他们现在在县城里打工,一个月只能赚几百块钱,还得花钱在县城里租房子住。老家虽是农村,却有这么大一栋房子,加上颇有搞头的鱼塘。既然如此,何必去县城里受那份洋罪。不如就在农村养鱼算了,既赚钱又轻松,何乐而不为?

俩人当即做出决定,告知村长,他们打算继承鱼塘。随后,俩人便辞去了县城的工作,回李秀英的老家安心养起鱼来。

韩宝来和李秀英从来没养过鱼,但不会可以学。韩宝来有高中文化,通过拜访养殖专家,以及跟村里的乡亲讨教,没过多久就摸索出了门道。夫妻俩了解到,鳜鱼的市价虽然比一般的鱼高,但养殖成本也相对偏高。因为鳜鱼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只吃活的鱼虾。不过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这些必要成本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

接手鱼塘几个月后,夫妻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鱼塘里的鳜鱼、鲤鱼和花鲢,全都长得壮硕肥美,再过几日便可联系鱼贩,统一售出了。

就在这时候,李秀英发现了这条稀奇的人面鱼。

事情是这样的:李秀英一大早端着饲料盆子,把鱼食和一些小鱼小虾撒进鱼塘。鱼儿们纷纷浮出水面,争相进食。这时,李秀英发现一条体长越三十公分的怪鱼——它整体是黄色的,身上分布着均匀的黑色条纹,头部的纹路甚是奇怪,乍一看,把李秀英吓了一跳。这鱼头上的纹路恰似一张人脸:眼睛、鼻子、嘴一应俱全,并且活灵活现。在众多鱼儿中,显得格外突出,像一个人头鱼身的怪物在水中游弋,看上去既惊奇又恶心。

李秀英赶紧跑进屋把韩宝来叫了出来。韩宝来来到鱼塘边,见到这条人面鱼,也吃了一惊,当即叫道:“这是什么怪物!?”

李秀英说:“我也不知道,看上去既不像鳜鱼,也不像鲤鱼,更不像鲢鱼。关键是,我们以前怎么没注意到有这条鱼呢?”

韩宝来琢磨着说:“估计以前体型太小,我们没注意。现在长大了,才被我们看到。”

李秀英说:“你的意思是,这条鱼是咱们接手后这几个月才有的?”

韩宝来说:“应该是吧。要是以前就有,咱们早就发现了,怎么会今天才看到?”

李秀英点点头,问道:“那这鱼,我们也把它当一般鱼养着?”

韩宝来想了想:“不,我找几个有经验的老乡来看看,看他们识不识得这是什么鱼。”

于是就去请了附近有二十多年养鱼经验的刘老头过来看。刘老头来的时候,人面鱼已经沉到水里去了。李秀英丢了些鱼食进去,浮上来抢食的只有鲤鱼;她又撒了些小鱼小虾进去,鳜鱼和那条人面鱼才浮上来吃。他们由此得知,这条鱼跟鳜鱼的习性是一样的,属于食肉动物。

韩宝来指给刘老头看。刘老头端视许久,搔着头说:“我长这么大,还真没见过这么奇怪的鱼,我也不知道这是啥鱼。”

韩宝来和李秀英心想,连经验丰富的刘老头都不知道,估计这村子里也就没有人知道了。

当时是九几年,手机、电脑和网络这些东西在城市里都属新兴事物,且尚未普及,就更别说农村了。若是放到现在,用手机拍个照、录个视频,放到微博、贴吧上,保准有见多识广的人能指出这是什么玩意儿。可当时哪有这些手段,身边的人都没见过,多半就没法弄清楚了。

韩宝来和李秀英于是没再管这事,心想这鱼再怪,总归也就是一条鱼,始终还是要被开膛剖腹,端上餐桌被人吃掉的,不然还能怎么着?眼下的正事,还是把这一塘鱼养好,等着鱼贩子来了,能卖个好价钱。

他们俩没再管这事了,刘老头的嘴却没闲着。他把李秀英家鱼塘里出现一条人面鱼的事,告诉了在村东口大槐树下纳凉的几个老头,还免不了加油添醋一番。这几个老头回家之后,又把这事转述给了自家老婆听。农村大娘们传播一件事的速度,不亚于现在的分享朋友圈。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正是她们喜闻乐见的最佳谈资。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大半天工夫,便整个村子的人都知晓这件事了。

李秀英早上起床后,刚推开房门,便看到家对面的鱼塘前,乌泱泱围了一大圈人。她吃了一惊,上前问道:“出什么事了?”

村民们说:“秀英,你家鱼塘里的人面鱼在哪儿呢?我们怎么没瞧见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