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南柯梦主人公 > 第33章(第1页)

第33章(第1页)

“怎么抱了这么多回来?”

“阁主今天提到了一些句子,有的我知道,有的我不知道,所以想借回去以后仔细翻翻。”

“好吧。走,我帮你拿着,课本也给我,正好锻炼一下臂力。”

“锻炼臂力?那不如大师兄的你也帮忙拿一下吧?”

“又不沉!我才不帮他拿呢。”

三人回到弟子房舍放好书籍,去无饥馆用过晚饭,出来时已是黄昏。顾生寒又陪着师弟师妹去汲水器那里玩了一会儿。

俯仰山其实并不算特别高,大概只有两百丈。上山的路很是平缓,但另一面却是峭壁,和长嗟楼所在的峭壁相对,远远望去,就像是被斧子从中间劈开,好为底下的逝川让路。皎皎初见时很是惊叹,觉得李白的“天门中断楚江开”从此有了画面,不过后来听说天门山比这里险峻得多,长江也远比逝川要浩荡汹涌,又好奇起那边该是怎样的景象。

院舍既在崖上,若是挑水,则需要下山再绕到逝川,很是麻烦,所以山上建了三个很大的汲水器,直接从逝川提水上来。由于需要的是机械能而非热能,所以灵石比化石燃料更加合适,其中两个汲水器便是灵石驱动,但还有一个是人力驱动。人力驱动的汲水器,其杆尾有一方木台。木台离地十五尺,上有围栏,另有一斜廊可通此处。弟子们很喜欢拾级而上,站上台去,然后乘台而下,虽然每次只能汲上来很少的水,但是乐此不疲,权当饭后消食。曾有人提议把木台和廊道调高一些,这样便能汲出更多的水。但是为了弟子们的安全起见,此提议最终作罢。毕竟十五尺摔下来大概只是摔断腿,把骨头接上养些日子就好了,再高就有点危险了。皎皎也很喜欢来这里玩,当初学到这部分时,还特地根据山高、台高、台重、人重和汲出来的水的重量,计算了一番汲水器的效率。

梅任行见皎皎玩得欢,不禁笑道:“你不是怕高吗?”

皎皎想了想:“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不怕这个。可能因为不算太高?”

梅任行又道:“那我每次带你上房你都不去?”

皎皎则道:“你也不看看大师兄许不许?再说屋顶那么陡,很容易掉下来。这个就不会。”

梅任行也上了廊道:“好吧,说不过就加入。我陪你一起玩!”

夕阳西下,群鸟归巢。顾生寒在一旁看着师弟师妹嬉戏,莞尔而笑,神色温柔。

三人在天色完全暗下来之前回到了弟子房舍。皎皎洗漱后,坐到书案前,凭着模糊的记忆在《诗选》和《词选》中翻找阁主说过的句子,然而细节实在记不清楚,是以只翻到了一半。

阁主交待以“月”为题再写一首。若是写律诗,那么颔联和颈联便需要对仗,实在有点犯怵。自己不是不能对仗,只是不喜欢在不想对仗的时候为了格式而去对仗。大诗人如李白,自然可以不拘于此,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譬如那首《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真的是一点都不对仗。可自己又不是这样的大诗人,写不出这样的天成之句,最起码现在还不行,所以还是写绝句吧。

可是写什么好呢?“月”,那自然要看看今晚之月才好下笔,于是趿拉着木屐,裹上厚衣服出了房门。然而抬头望去,却见月亮被浮云遮住,等了好一会儿也没有出来。李白写过“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自己总不能照着“浮云蔽日”写“浮云蔽月”吧?那阁主关于“月如钩”的一番话可就白说了。

若说写月,谁又能写得过李白呢?“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甚至此情此景,也有一句很相近的“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只是今夜大概是见不到月,没有“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了。

古往今来,那么多伤心人,对着月说了那么多伤心事,若是月也有感情的话,会不会觉得有一点烦恼呢?除了对着自己思乡的、怀人的,还有对着自己叹息的、流泪的,甚至还有邀酒的,可自己全都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确实会烦恼吧。邀酒的人说它“不解饮”,它也许“解饮”,但是喝不过,而且喝醉了还没办法开口,说上一句“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现在不出来,大概是在躲酒吧?等等,躲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