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刻在石头上的名言 > 019 颜叔子握火(第1页)

019 颜叔子握火(第1页)

019

颜叔子握火

在古代,封建礼教的教条很多。对人所造成的种种束缚,今天的人们看起来,几乎到了不能容忍的程度。《礼记·礼运》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又《礼记·坊记》说:“子云:‘寡妇之子,不有见焉,则弗友也,君子以辟远也。故朋友之交,主人不在,不有大故,则不入其门。’”“子云:‘好德如好色。诸侯不下渔色,故君子远色,以为民纪。故男女授受不亲,御妇人(妇人在车居左),则进左手。姑、姊、妹、女子已嫁而反(返),男子不与同席而坐。寡妇不夜哭。妇人疾,问之,不问其疾。以此坊(防范,预防)民,民犹淫泆(放荡)而乱于族。’”凡此种种,形成一种社会规范,使每个中国人不得逾越,甚至出现助人伦而违人伦的现象。

《诗经·巷伯》毛传载有两个“男女同室”的故事,并且可以和汉代画像石相印证。文曰:

昔者颜叔子独处于室,邻之嫠妇(寡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至,颜叔子纳之,而使执烛,放乎旦而蒸尽,缩屋而继之,自以为辟嫌之不审矣。

若其审者,宜若鲁人然。鲁人有男子独处于室,邻之嫠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托之,男子闭户而不纳。妇人自牖与之言曰:“子何为不纳我乎?”男子曰:“吾闻之也,男子不六十不间(闲)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纳子。”妇人曰:“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男子曰:“柳下惠固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孔子曰:“欲学柳下惠者,未有似于是也。”

《孔子家语·好生》也记载了第二个故事,内容大同小异,只是表明孔子对这个鲁人的做法很欣赏:“孔子闻之,曰:‘善哉!欲学柳下惠者,未有似于此者。期于至善,而不袭其为,可谓智乎!’”

两个故事,起因相同,只是做法有异。面对暴风雨的袭击,邻居房屋被毁,遇到了困难。颜叔子虽然举着火烛和火把待了一夜,看起来有点愚,但是他有同情心,帮助了那个毁了家的寡妇。鲁人相反,为了避嫌,采取了另一种态度,索性紧闭门户,还讲了一套闭户不纳的道理,事实上是把一个求助的人关在门外,让她继续经受暴风雨的侵袭。儒家强调“仁者爱人”,“不独亲其亲”,在这里,就有口是心非之嫌了。

“期于至善,而不袭其为”在道理上固然是对的,可是,孔子为什么见到弱女子遇难而无动于衷呢?

颜叔子握火

山东嘉祥县武氏祠左石室第一石。原石剥蚀较重,画面分两层,本图在第一层。

嘉祥武氏祠画像石所表现的是“颜叔子握火”,榜题刻作“颜淑握火”和“乞宿者”。室右另有刻文两行,曰:“颜淑独处,飘风暴雨。妇人乞宿,升堂入户。燃蒸自烛,惧见意疑;未明蒸尽,摍笮续之。”画面只有两人,并排而坐,但情节交代得很清楚。男子(颜叔子)一手举着火把,头向后仰,伸出另一只手正在从屋上抽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