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清代后妃大全 > 第26章(第3页)

第26章(第3页)

⑧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18册,第1063—1065页。

在崇德五宫之中,懿靖大贵妃有着特殊的地位。根据《实录》《内国史院档》等官书档案记载,蒙古各部对清廷进行恭献时,不仅要致敬身为“国主福晋”的孝端文皇后,有时还要致敬懿靖大贵妃,并献上礼物。能得到这种封号和待遇,可能与懿靖大贵妃作为林丹汗多罗大福晋的身份有关,其象征着太宗对于蒙古共主身份的继承。①

懿靖大贵妃为太宗生育了一子一女。顺治年间,孝端文皇后崩逝之后,她被尊封为懿靖大贵妃,满文作“fujurunggaujenambaguifei”②,直译为“文雅庄重大贵妃”。此封号可能是以五宫时期“贵妃”(wesihumambafujin)为基础增加而成。但是随着清代后宫制度的变化,“贵妃”一词已经由一个封号变成一个新的位分等级,因此懿靖大贵妃的“贵”就从封号的意译变成等级的音译。而在康熙朝的宫廷档案中,一般将她称呼为“贵妃”(guifei),有时也称为“福晋”(fujin)③。

根据康熙朝《奏销档》记载,进入康熙朝之后,懿靖大贵妃的身体逐渐衰弱。康熙十年病症开始明显,④迁居宫外养病。康熙十一年九月略微恢复之后,经懿靖大贵妃的强烈要求,迁回宫廷居住。⑤康熙十三年七月二十八日,懿靖大贵妃的病情继续发展,她曾经提及自己下痢,且有口内生疮等病情。⑥九月二十日傍晚,懿靖大贵妃身体发热、呕吐、“心脏跳动的很是虚弱”。⑦至十一月初三日清晨,已经“心里昏乱”⑧,太医认为她身体十分虚

——————————

①谨按,林丹汗有八位福晋,其中以“苏泰太后”(叶赫纳喇氏,叶赫国主金台石之孙女,在林丹汗败亡之后嫁与和硕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为继福晋)和囊囊太后(即懿靖大贵妃)地位最高。

②《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③《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秦销档(缩微胶卷)》。

④《奏销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年三月初九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⑤《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一年九月初四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⑥《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三年七月二十八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秦销档(缩微胶卷)》。

⑦《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三年十一月初三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⑧谨按,档案中形容懿靖大贵妃病情的词汇为“dolowakaoho”,词典中指出这个词的意思是“心里发昏、发乱”。

弱,病情相当危险。①初七日,在得知懿靖大贵妃病重无法救治之后,内务府正式为她准备丧仪物品,②圣祖也在初十日随同孝庄文皇后前往看视。最终,懿靖大贵妃在这个月二十日辰时薨逝。③

懿靖大贵妃由蒙古归附清廷之时,携来有一位女儿,名为淑济,其身份不明。④崇德八年七月,这位女儿嫁给归附清廷的察哈尔部寨桑德参济王之子噶尔玛。

五、康惠淑妃

[简介]

太宗康惠淑妃,氏族未详,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之女,名巴特玛躁⑤。原嫁与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为妻,称窦土门福晋。在林丹汗死后,于天聪八年归附清廷,改嫁与太宗为侧室。崇德元年五月,册封为衍庆宫东侧福晋,列五宫之一。同年七月,改封为衍庆宫淑妃。顺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顺治八年正月二十八日,尊封为康惠淑妃。顺治九年十月二十九日,册封为康惠淑妃。康熙五年(1666年)三月患病。康熙六年六月初十日薨。奉安盛京昭陵贵妃园寝。

[概述]

康惠淑妃的本名为“巴特玛躁”,满文作“batmadzoo”,出自《满文原档》。⑥康惠淑妃的父亲是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所谓“塔布囊”,是与成吉思汗家系贵族女子结亲者的尊称,类似于中原的“驸马”及满洲的“额驸”。

——————————

①《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三年十一月初七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②《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三年七月二十八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③《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④谨按,有学者推测这位女儿可能是懿靖大贵妃的养女或者是与前夫林丹汗所生的幼女。

⑤谨按,巴特玛,满文写为“batmadzoo”,实为藏语,意为“莲花湖”。关于康惠淑妃的本名,最早见于关孝廉《论〈满文老档)》,可参见关孝廉:《论《满文老档》》,1985年作者单印本,第26页。文中将康惠淑妃的本名音译为“巴特玛。目前不知作者因何要在其名中加入间隔号。按五宫之名,分别为“jeje”“hairanju”“namjung”“batmadzoo”“bumbutai”。若因“batmadzoo”为双音词而加间隔号,则“namjung”之名亦为双音词,而未见加间隔号。由于以上情况,此处仅暂将康惠淑妃之名译为“巴特玛躁”。

⑥《满文原档》,第10册,第322页。

《满洲原档》所载崇德五宫册文,均记有各自出身及名讳,康惠淑妃被记为“monggoiaruiambatumengurunibatmadzoo”①,意为“蒙古阿鲁大万户国之巴特玛”。而乾隆朝以此为底本修撰《满文老档》时,崇德五宫之中,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敏惠恭和元妃、懿靖大贵妃四位的部分均按照高宗的意见贴上“删去原录之名,仅录姓氏”的批条,只有康惠淑妃的部分,批条上写“删去原录之名,仅录为博第赛楚虎尔塔布囊之女”。②由此可知,康惠淑妃出自阿鲁万户,却并非姓博尔济吉特氏。阿巴垓部即是阿鲁万户的部落之一。崇德四年(1639年)十二月,懿靖大贵妃之父额齐克诺颜等人前来清廷会亲,同时“其妻福金及博底赛塔布囊妻福金亦至。”③这里的“博底赛塔布囊妻福金”可能即是康惠淑妃之母。

天聪八年,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八大福金”之一的窦土门福晋与所部贵族、部民等归附清廷。和硕礼烈亲王代善等建议太宗将窦土门福晋纳入后宫,太宗推辞道:“朕不宜纳,当以予贝勒之家室不睦者。”在和硕礼烈亲王代善等大臣的坚持之下,太宗最终将窦土门福晋纳入后宫。④这位窦士门福晋即是康惠淑妃。

崇德元年,五宫建立,康惠淑妃先是在五月被封于次东宫衍庆宫,满文作“urguniboo”⑤,直译为“欢乐宫”,封为“dergiashanifujin”⑥,直译为“东侧福晋”。至七月,又获得中原后宫式的封号,被封为“淑妃”,满文作“jishinfujin”⑦,直译为“淑顺福晋”。顺治年间,孝端文皇后崩逝之后,她被尊封为康惠淑妃,满文作“ncsukenfulehunijishnfei”⑧,直译为“安康恩惠淑顺妃”,此封号显然是以五宫时期“淑妃”(jjshunfujin)为基础增加而成。而在康熙朝的宫廷档案中,一般将她称呼为“淑妃”(?ufei)、“苏妃”(sufei)或“西淑妃”(wargisufei)。“淑妃”和“苏妃”的差异,一来是因为清初宫

——————————

①《满文原档》,第10册,第322页。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20册,第731、732页。③《太宗文皇帝实录》卷49,崇德四年十二月壬寅条,《清实录》,第2册,第655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