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下册,第320页。
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顺治朝满文内国史院档(缩微胶卷)》,第3盘。
[概述]
太宗的庶妃奇垒氏名为德恩,满文作“den”。①她出身蒙古察哈尔部,其父为察哈尔部的寨桑。寨桑一词亦作“宰桑”,是蒙古各部首领手下的大臣,地位颇高。庶妃奇垒氏的父亲是察哈尔部的寨桑之一,可能是在太宗平定察哈尔部前后归服清廷。庶妃奇垒氏的母亲享有高寿,康熙三年(1664年)时已经八十余岁,孝庄文皇后特地传旨由宫廷配给其服用等物。②康熙十四年,察哈尔部叛乱,当时庶妃奇垒氏之母已经九十余岁,与庶妃奇垒氏的兄长萨麻地住在察哈尔地方,孝庄文皇后特地传旨,让圣祖敕命军前“弗加掳掠”。③
根据康熙朝《奏销档》记载,康熙三十年三月十三日,内务府奏称:“十三日奏。慈宁宫之德恩格格患病,昨夜痰气上涌,于五更钟④时薨逝。”并且奏请按照“服三十匹缎以下、二十四匹缎以上之格格”的等级办理丧仪。此时,圣祖对庶妃奇垒氏的位分记忆出错,想要将她按照顺治十七年时薨逝的一位太宗的小福晋的旧例办理丧仪。但是内务府旧臣以及苏麻喇姑等人均明确指出:“太宗时之小福晋系呼为小福晋,德恩格格系呼为德恩格格,(二者)并不相符。”“德恩格格非系福晋,系称格格。小福晋者,系自太宗时已呼其为小福晋,福晋⑤之管领下有人三十对,服三十匹缎。德恩格格虽已分有管领,(却只有)人二十对,服二十匹缎。起居服用均未及福晋,只系格格等级。”⑥由此可知,虽然生育有恪纯和硕公主,但是庶妃奇垒氏的位分却只是格格级。到顺治、康熙两朝,作为仅存的太宗后宫主位之一得到优待,才分得内管领⑦,而身份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一位服二十匹缎的格格级庶妃。最终,圣祖下达旨意,按照服三十匹缎的格格例办理丧仪。庶妃奇垒氏是最后
——————————
①《口奏绿头牌白头本档案》,康熙三十年三月十三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②《绿头牌无印本口奏档案》,康熙三年五月初四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③《圣祖仁皇帝实录》卷55,康熙十四年五月壬戌条,《清实录》,第4册,第708页。
④谨按,此处时间满文原文写为“gcrendcrctangguging”,直译为“亮百钟”,指的是天将亮的时候要打的更鼓,即民间所谓的五更。
⑤谨按,此处“福晋”应为“小福晋”的略称,而并非指位分上高于“小福晋”的“福晋”。
⑥《口奏绿头牌白头本档案》,康熙三十年三月十三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⑦谨按,根据当时的制度,庶妃中只有福晋级才能分得专属内管领,小福晋及以下等级则无法分得。庶妃察哈尔奇垒氏作为格格级庶妃,康熙朝已经获得专属内管领,已经是特殊的优待。
一位薨逝的太宗的后宫主位。
三、庶妃颜扎氏
[简介]
太宗庶妃,颜扎氏,布颜之女。嫁与太宗为妾室。天聪元年(1627年)十月十八日,生第四子奉恩辅国公叶布舒。其后不明。
[概述]
太宗的庶妃颜扎氏出身于叶赫地方颜扎氏。根据谱牒的说法,她的祖父名为铺堪,父亲名为布颜,自己有三位兄弟,分别为衮达什、那沙拉哈以及安达理。其家族被編入正黄旗包衣。其中安达理因功封为骑都尉,在太宗崩逝的时候,安达理为之殉死,从而被追晋为三等男。太宗第六子奉恩镇国忍厚公高塞的嫡妻则是安达理的孙女,亦即庶妃颜扎氏的侄孙女。①
颜扎氏是太宗的庶妃之一,可能是太宗早期的妾室。
四、庶妃伊尔根觉罗氏
[简介]
太宗庶妃,伊尔根觉罗氏,安塔锡之女。嫁与太宗为妾室。崇德二年四月十九日,生第七子奉恩辅国公品级常舒。其后不明。
[概述]
伊尔根觉罗氏是太宗的庶妃之一,可能是在崇德建制前后成为太宗妾室的。
目前对于庶妃伊尔根觉罗氏的出身没有确切的资料。从名字的转音进行推测,其父安塔锡可能是《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里穆溪地方伊尔根觉罗氏的阿尔塔什。这位阿尔塔什世居穆溪地方,国初率七村归来,被編入正蓝旗满洲,太祖妻以宗室之女,设世管佐领令其世袭。阿尔塔什第一子阿三封为一等子,第二子阿达海为十六大臣之一,第三子济尔海仕至都统,第四子噶
——————————
①此段颜扎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杨原:《诗书继世长——叶赫颜扎氏家族口述历史》及内引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叶赫颜扎氏家谱》,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年;《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
赖仕至副都统。不过,这种猜测尚需史料的进一步证实。①
五、庶妃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