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共五十三名。”复看结果是:“凡留十人,备六人。”①但是随后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八月初二日,两宫下达懿旨,“前经撂牌原任侯爵崇恩之女、福州将军文煜之女、原任员外郎锡璋之女,著于八月二十二日预备覆(复)看。”②八月二十二日复看之后,传旨:“文煜之女指与载徵之夫人。其崇恩之女、锡璋之女二名,均著摆牌子。”这可能是清代少有的追回已经撂牌子的秀女的事件。当年十二月二十日,敬事房传旨:“上记名秀女裕诚之女、长善之女、赛尚阿之女、崇绮之女、德馨之女、福善之女、萨善之女,十二月二十六日覆(复)看。”④由此可知,在二月那次“留十人,备六人”里肯定包括这七位。
最终,在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清廷下达上谕,崇绮之女阿鲁特氏立为皇后,凤秀之女富察氏封为慧妃,崇龄之女赫舍里氏封为瑜嫔,赛尚阿之女阿鲁特氏封为瑜嫔,罗霖之女西林觉罗氏封为瑨贵人,结束了同治朝第一次选秀。
另外,根据《大婚典礼档》:“同治十一年正月十五日,和硕恭亲王、户部尚书宝鋆,面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二月初三日指立皇后出宫时,出顺贞门、神武门,走东栅栏,出地安门,走宽街,进邸第东阿思哈门,钦此。”这里宽街的皇后邸第,就是孝哲毅皇后在板厂胡同的家。由此可以知道,虽然孝哲毅皇后选定的消息是在二月初三日才公布,但是其实早在正月十五日之前就已经确定为皇后了。
第一次选完之后,同治朝挑选八旗秀女的行动并没有停止,而且很有可能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那次选秀女时仍然有记名的秀女,如当年十一月初四日敬事房传旨:“候补知府微霖之女,指为载治之夫人。其候补道容贵之女等五名,均着撂牌子,钦此。”⑥这六位秀女可能就是年初仍然记名的秀女。
——————————
①《翁同龢日记》,同治十年二月初九日条,第2册,第836页。
②《为前经撂牌原任侯爵崇恩之女等预备复看转行敬事房将应办各事宜照例预备事致内务府》,同治十年八月初三日,档案号:05-13-002-000816-0068,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③《为复看秀女内文煜之女指与载澂之夫人崇思之女锡璋之女均摆牌子速饬各该参佐领等办理一切事宜事致内务府》,同治十年八月二十四日,档案号:05-13-002-000816-009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为上记名秀女裕诚之女等共七名共二排转行敬事房照例预备事致内务府》,同治十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档案号:05-13-002-000817-0130,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⑤《筹办大婚典礼册》,晚清内务府铅印本,国家图书馆藏,第1册,第16页a。
⑥《为候补知府征霖之女指为载治之夫人其候补道容贵之女等均摆牌子速饬各该参佐领等查照办理各事宜事致内务府》,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初五日,档案号:05-13-002-000821~006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二、第二届秀女
同治十二年,清廷进行了同治朝的第二届选秀,这次是在同治十二年二月初二日进行挑选的,一共有秀女六十七名。①经过挑选,将其中的两位,即镶黄旗满洲原任道书龄之女、正黄旗蒙古副护军参领博勒郭春之女记名,其余均撂牌子。对于这两位秀女,帝后似乎原有将她们补入后宫的想法,所以一直记名。直到第二年底穆宗崩逝,才在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一日下旨摆牌子。②
第二节清穆宗同治帝的皇后
孝哲毅皇后
[简介]
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原正蓝旗蒙古后抬镶黄旗满洲阿鲁特氏,承恩公、户部尚书、都统崇绮第三女。咸丰四年七月初一日生。在同治七年参加八旗选秀,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被指立为皇后。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以惇亲王奕踪为正使,贝勒奕劻为副使,册立为皇后,次日子时入宫。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穆宗崩逝,德宗即位,尊为嘉顺皇后。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寅时,崩于储秀宫,年二十二岁。同年五月,恭上尊谥曰孝哲嘉顺淑慎贤明宪天彰圣毅皇后。同年十一月,升衬奉先殿。光绪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奉安惠陵。同年闰三月,升衬太庙。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加上恭端两字。
[家族背景]
孝哲毅皇后出身正蓝旗蒙古阿鲁特氏。阿鲁特氏是蒙古的一个姓氏,其渊源可能与蒙古阿鲁剌惕部有关。根据其谱牒显示,其家族入旗的始祖名为伯尔特依,由喀喇沁投入八旗,被编入正蓝旗蒙古,后来因为孝哲毅皇后的缘故抬入镶黄旗满洲。从伯尔特依往下五代仕宦上均不甚得意,到了
————————
①《为知会八旗秀女进顺贞门备选日期事》,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八日,档案号:05-13-002-000822-005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为知照记名秀女之镶黄旗满洲原任道书龄之女并正黄旗蒙古副护军参领博勒郭春之女均著撂牌子事致内务府》,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四日,档案号:05-13-002-000830-011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第七代中有一位名为景辉,在嘉庆七年考中翻译举人,仕至四品道员,跻身中级官宦人家之列。
景辉生有二子一女,两位儿子都是翻译举人,分别是嘉庆二十一年和道光五年的翻译解元。通过对满蒙文字的熟悉和较深的文化素养,这支阿鲁特氏开始跻身科举世家之列。特别是景辉的第一子赛尚阿,让家族走向了第一个高峰。
赛尚阿,字鹤汀,嘉庆三年生人,在嘉庆二十一年由翻译解元挑补理藩院笔帖式入仕,道光年间历任理藩院侍郎、理藩院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入军机处。后来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受到重视,升任协办大学士,是当时的中枢重臣,十分得势。可惜好景不长。咸丰元年赛尚阿升任文华殿大学士,受命镇压太平军,却在咸丰二年失败而归。文宗大怒,将赛尚阿革职抄家,本人发往军台效力,三子均褫职。一朝宰相突然倒台,阿鲁特氏家族第一个高峰就这样短暂结束。咸丰六年,文宗咸丰帝赦免了赛尚阿的罪,咸丰十年时给予其五品顶戴,之后任其为副都统,但在第二年就因老病而免职。此时已经六十四岁的赛尚阿归家颐养天年,后来在光绪元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赛尚阿生有八子五女。第一子崇绪仕至云麾使;第二子崇熙仕至伊犁领队大臣,后来殉于国难;第四子崇绚仕至道员;第五子崇纲仕至驻藏帮办大臣;最为知名的是第三子崇绮。崇绮,字蔚霞、叔皓,号丽如、文山,生于道光九年,在道光二十九年考中文举人入仕,原已做到六品主事之职,却因其父赛尚阿在咸丰二年获罪而被褫职。这段时间内,崇绮努力攻读,在同治四年竟然考中了状元,破了满汉同科时“满不点元”的旧例,①成了“二百年来第一人”。在清代那种推崇“状元公”的社会环境下,这对于家族门第而言是个非同一般的提升,便成就了阿鲁特氏的第二个高峰。
孝哲毅皇后即是“状元公”崇绮之女,在孝哲毅皇后被立为皇后之时,崇绮一家住在安定门板厂胡同。根据资料显示,崇绮先后共有三位嫡妻,第一位是和硕郑亲王端华的第二女;第二位是理王府城守尉载耀的女儿,她是侍郎奕灏的孙女;第三位则是正白旗满洲瓜尔佳氏总兵长瑞的第二女,她是晚
——————————
①谨按,这里的“满”指的是旗人,而不仅仅指满洲旗人。
清名臣荣禄的堂姐。这三位嫡妻一共为崇绮生育了一子五女,其中独子名为葆初,后来承袭了公爵。女儿里,孝哲毅皇后是崇绮的第三女,生母为崇绮的第一任嫡妻,即和硕郑亲王端华的第二女。孝哲毅皇后最小妹妹后来被指婚给仁宗的孙子多罗惠敬郡王奕详为继妻。
整体来说,孝哲毅皇后的家族属于嘉道时期才形成的新贵,门第上升速度极快。其联姻的对象除了宫廷、王府之外,主要就是科举世家,这也凸显了其家以科举立身的门风。①
[入宫背景]
穆宗一朝的后宫,除了穆宗本人的意志之外,还明显有着孝贞显皇后、孝钦显皇后东西两宫的意志,在穆宗挑选皇后和后宫的问题上,也可以看出两宫太后之间的暗自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