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第24页。
③于善浦:《光绪皇帝的珍妃》后记。
中不妥,带走也不妥。因而传令将珍妃投入乐守堂后西所井中。诸老太监闻言均已回避。小太监崔玉贵不敢远离,太后生气说:‘玉贵把她推下去,你们都该杀。’崔玉贵不敢违抗,竟将珍妃推落井中。”①
第二条是曾经侍奉过恪顺皇贵妃的白姓宫女所说:“至光绪二十六年庚子,拳匪之变,慈禧乃令崔玉贵推珍妃入宁寿宫后井中,从之者尚有一宫女及一太监。时珍妃已迁于景祺阁小屋,入井前一夕,慈禧尚召妃朝见,谓:‘现今江山已失大半,皆汝所致,吾必令汝死。’妃愤曰:‘随便办好了。’翌日,即推之入井。”②
第三条是太监唐冠卿所说:“庚子七月十九日,联军入京……时甫过午,予在后门休憩。突觇慈禧后自内出,身后并无人随侍,私揣将赴颐和轩,遂趋前扶持。酒至乐寿堂右,后竟循西廊行,予颇惊愕,启曰:‘老佛爷何处去?’曰:‘汝勿须问,随余行可也。’及抵角门转湾处,遽曰:‘汝可在颐和轩廊上守候,如有人窥视,枪击毋恤。’予方骇异间,崔玉桂来,扶后出角门西去,窃意将或殉难也,然亦未敢启问。少顷,闻珍妃至,请安毕,并祝老祖宗吉祥。后曰:‘现在还成话么,义和拳捣乱,洋人进京,怎么办呢?”继语音渐微,哝哝莫辨,忽闻大声曰:‘我们娘儿们跳井吧!’妃哭求恩典,且云,未犯重大罪名。后曰:‘不管有无罪名,难道留我们遭洋人毒手么?你先下去,我也下去。”妃叩首哀恳。旋闻后呼玉桂。桂谓妃曰:‘请主儿遵旨吧!’妃曰:‘汝何亦逼迫我耶!”桂曰:‘主儿下去,我还下去呢!”妃怒曰:‘汝不配!’予聆至此,已木立神痴,不知所措。忽闻后疾呼曰:‘把他扔下去吧!”遂有挣扭之声,继而砰然一响,想珍妃已坠井矣。斯时光绪帝居养心殿,尚未之知也。”
第四条是太监戴寿臣转述亲眼看见恪顺皇贵妃投井的太监王祥的说法:“庚子年七月二十日,宫里乱七八糟的西太后和光绪皇上都改变了装束,就要逃出宫了。就在这个当儿,她亲自率领瑾妃和御前首领太监崔玉贵、王德环到了宁寿宫,把珍妃从三所(囚禁珍妃的处所)里提出来。珍妃在这里不知道已经受了多少折磨。她被提到西太后跟前,我们从门缝里看到她,战战兢兢,憔悴的样儿。西太后究竟同她说了些什么,王祥没有听见。后来在
————————————
①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第24、25页。
②《故宫周刊》第30期《珍妃专号》,民国十九年五月三日,第3版。
③《故宫周刊》第30期《珍妃专号》,民国十九年五月三日,第4版。
场的太监们传说,西太后对她说,现在太后同皇上就要离京了,本来想带她走,但是兵荒马乱的年月,万一出了什么事,丢了皇家的体面,就对不住祖宗了,让她赶快自尽。还听太监们传说,珍妃对西太后说,皇上应该留在北京,但是还没等珍妃说明道理,西太后就冷笑了一声,抢白她说,‘你死在眼前,还胡主张什么。’这些传说是不是实情,王祥说不能判断。当时王祥从门缝里只看到珍妃跪在西太后面前,哀求留她一条活命,口里不断呼叫‘皇爸爸,皇爸爸,饶恕奴才吧!以后不再作错事了……’西太后气狠狠地呼喝:‘你死去吧!’……西太后怕时间耽搁久了,就接连着喊叫快点动手。崔玉贵走上前去,把珍妃扯过去,连挟带提地把她丢到井里去。珍妃临危前,王祥还听到她呼唤‘李安达!李安达!’“安达’是对太监的尊称。这是珍妃呼唤李莲英,求他搭救她。”①
第五条是晚清太监“小德张”的养孙张仲忱,其记录称:“各宫妃、嫔陆续到来,光绪皇上也由瀛台过来,换上了青衣小帽。在这时候,老祖宗叫二总管崔玉贵到北三所把珍主儿叫来,让她换好衣服也一齐走。不大一会儿珍主儿披散着头发,穿着旗袍来啦。老祖宗当时大怒说:‘到这时候了,你还装模作样,洋人进来你活得了吗?赶紧换衣服走!”珍主儿说:‘皇阿妈,子妃面出天花,身染重病,两腿酸软实在走不了,让我出宫回娘家避难去吧!’老祖宗仍叫她走,珍主儿跪在地上还是不走。老祖宗回过身来大喊一声,叫二总管崔玉贵把她掐在井里,崔玉贵立即把珍主儿挟起来,不几步就是那口井,头朝下就给‘床’下去啦!当时并把井口堵上。”②在张仲忱的著作中,特别指出:“以上这一大段经过,是听我祖父亲口讲的,事隔多年虽然不能铭记全面,主要事实没大出入,至于稗史上所描绘珍妃的事迹和与慈禧太后当面顶撞,没有听到我的祖父讲过。”③
以上几种说法究竟哪种是事实,目前尚不能准确得知。清史学者于善浦在其《光绪皇帝的珍妃》一书中认为,以情理综合分析,“小德张”的养孙张
————————
①马德清等述、周春晖记:《清宫太监回忆录》,信修明等:《太监谈往录》,第231—233页。
②张仲忱:《一个太监的经历——回忆我的祖父“小德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六辑》,第178页。
③张仲忱:《一个太监的经历——回忆我的祖父“小德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六辑》,第179页。
仲忱之说最为合理。①
无论如何,在官方档案上,只有在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孝钦显皇后一行人回宫的第二天,下达了一道懿旨,提到:“上年京师之变,仓猝之中,珍妃扈从不及,即于宫内殉难,洵属节烈可嘉。加恩著追赠贵妃位号,以示哀恤。”②
[考证关于“褫衣廷杖”]
很多小说都提到恪顺皇贵妃在光绪二十年被降位处罚时受了“褫衣廷杖”,一些文章则言之凿凿地说:“根据清宫档案记载,证实珍妃在十月二十八日这天遭到了褫衣廷杖。”而考察已知的清宫档案,似乎并不存在“褫衣廷杖”的记录。
根据《珍妃进药零用药味底簿》《珍贵人用药底簿》记载,光绪二十年:
十月二十八日,御医张仲元请得珍妃脉息,六脉沉浮不见,系道挽结,痰热壅遏,感肝风之症,所以抽搐气闭,牙关紧急,周身筋脉颤动刻间。暂用“琥珀抱龙丸”一丸,姜汁化服,用“调肝顺气化痰汤”调理。
十月二十九日,珍妃脉息,左寸关沉弦,抽搐随作随止,胸隔堵闷,两胁串疼,有时恶寒发热,热后即爵口渴思凉,谷食不香,周身筋脉酸痛。用“调肝清热代茶饮”。
十一月初一日子刻,御医张仲元请得珍贵人脉息,左关沉伏,右寸沉滑,抽搐又作,牙关紧急,人事不省,周身筋脉颤动刻间。暂用“琥珀抱龙丸”一丸,姜汤化服。
十一月初五日,珍贵人头闷,早间吐痰带有黑血,膈间槽热,两胁串疼,有时筋惕,谷食不香,腿膝酸麻胀痛,用原方调理。至十五日,服“调胃和脉温化饮”“调肝和脉温化饮”。③
由此可见,在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九日被降位前后,恪顺皇贵妃当时正
——————————
①于善浦:《光绪皇帝的珍妃》,第58页。
②《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90,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辛卯条,《清实录》,第58册,第484页。
③《珍妃进药零用药味底簿》《珍贵人用药底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转引自于善浦:《光绪皇帝的珍妃》,第34、35页。
处于风湿痹症发作的重病之中。有人解释恪顺皇贵妃在十月二十八日“抽搐气闭,牙关紧急,周身筋脉颤动刻间”是“褫衣廷杖”所致,实际上早在同年的五月十二日,恪顺皇贵妃就曾经因风湿痹症“神昏不语,牙关紧急,四肢抽搐,胸堵痰涎,身肢发热,症热沉重。”①和十月二十八日的病症如出一辙,可见这只是风湿痹症的症状而已。
当然,没有经历过“褫衣廷杖”并不代表恪顺皇贵妃没有受到过皮肉之罚。虽然目前没有档案明确记载恪顺皇贵妃受过体罚,但是在白姓宫女和刘姓宫女的回忆中,都称恪顺皇贵妃受到过体罚。白姓宫女称:“慈禧盛怒之余,更命太监掌责之(恪顺皇贵妃),令自陈。”②刘姓宫女则称:“慈禧大怒,并珍、瑾二妃均板责之。”③至于所谓“褫衣廷杖”,则很有可能是后世小说家根据当时处罚相关太监的记录“嫁接”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