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她的确是感觉到这片经脉草是缺水的。随着她蹲下身来,离经脉草的距离近了,她的这种感觉就越发明显!
这么明显的感知,难道周管事没有吗?他为什么说经脉草不缺水?瑾宁心里不禁升起一股疑惑。
她回头看了一眼周管事,见他似乎还是一副什么都没发现的样子,显然并未感知到经脉草的这种情绪。
难道是只有自己能感觉到?瑾宁心里不禁吃了一惊。
她拿出上次在坊市买小葫芦的演技,尽管内心疑惑不已,面上却不动声色,装作好奇的样子试探道:“周叔,您是怎么看经脉草缺不缺水的?我怎么觉得这土壤有点干,似乎是有些缺水的样子?”
周管事却以为瑾宁是对经脉草的侍弄条件好奇,而解答瑾宁这位峰主弟子的疑问本来就是他陪瑾宁来的目的,所以,他并不推辞,而是回答瑾宁道:“经脉草不喜干旱,但也不喜涝,它所需要的土壤环境是微微湿润但不能涝。”
他弯下腰来,拈了一把土,拿着给瑾宁看道:“二少主请看,土壤像这样,既不显得干,又不至于黏腻,微微有些湿润的样子,才是最合适的。二少主也可以自己捏一把土亲自感受一下……”
瑾宁如周管事所说,也捏了一把土。
她能理解周管事说的这种土壤湿度是怎样的湿度,但问题是,她明明感知到这些经脉草缺水。所以,这个土壤湿度就算知道是怎样的湿度,也没法解决她的问题啊!
于是,她装作好奇地继续问道:“那周叔,您是怎么知道这种土壤湿度是最适合经脉草的呢?”
周管事有些欣慰地道:“二少主这个问题很好,确定每种灵植最适合的生长条件,是我们灵植师灵植术修行的关键。
而要做好这个,就要亲自动手去伺候这些灵植,认真观察每一株灵植,观察它们的生长状态、每一丝变化,……”
一边说着,他一边把手中的土放下,然后用手托起了一片经脉草的叶子,道:“您看这经脉草的叶子都是绿的、鲜活的、充满生机的,没有发蔫、叶子枯黄的状况出现,就说明这经脉草的生长状态是好的,它所处的环境是适合的。”
然后,他又将一缕神识放在这一株经脉草上,道:“凡人农夫用肉眼观察,而我们灵植师则是用神识观察。在神识之下,我们可以很细微地观察到经脉草的生长情况……”
虽然瑾宁真正疑惑的问题与周管事说的无关,但是,听到这里,瑾宁已经明白了问题所在。
周管事只是用肉眼和神识观察经脉草的生长状态,发现经脉草的生长状态良好,所以得出现在的土壤湿度是最适合经脉草的结论。
而她刚才感知到经脉草缺水,其实并不是依靠肉眼和神识的观察,而是,凭的是一种灵觉或者说直觉。她近距离地靠近这些经脉草,就能隐隐地有这种感知。
就如同过去在家中养花时一样,当她把手放在花上时,有时候就能自然而然地感知到她那盆花需要什么。说不清道不明到底是怎样知道的,反正,她就那么自然而然地知道了。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神识对她没用,现在有了神识之后,她对灵植状态的感知似乎较之以前更加清晰了。
当她学着周叔把一缕神识放在这株经脉草上后,她甚至能清晰地感觉到,眼前这株经脉草身上传来一股模模糊糊的情绪,仿佛在说:“渴……渴……渴……”
她确定她没有感知错,她确实是实实在在地感知到了经脉草的这种情绪!
而且,这并不是第一次她感知到灵植的情绪了,之前跟师尊在灵药园学习的时候,她也感知到过。
当时,师尊在照顾三阶的灵植,一边给她讲解,一边也问她观察那些灵植的状态有没有什么发现。
她根据自己的感觉,根据自己探出神识感知到的灵植的“情绪”,回答说某株缺水、某株看着有点涝、某株需要施肥……这时师尊往往投来赞赏的目光,夸奖道:“宁儿天赋不错,确实是如此。”
当时她也是靠近一株灵植就隐约感知到灵植的状态,用神识探查一下就确定了,师尊也没觉得奇怪,她还以为大家都是这样。
原来,竟然不是大家都这样吗?起码眼前的周叔似乎就不是这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心里有着这个疑问,但她面上还是不动声色,一边继续听周叔讲解,一边开始搜索自己脑中的灵植术传承,想看看有没有相关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