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食骨记火锅德化坪埔 > 驴蹄子面 面韧魂绕的等待(第1页)

驴蹄子面 面韧魂绕的等待(第1页)

一、西市烟火,面铺异感

盛唐长安的西市,是这座繁华都城最热闹的角落之一。天刚蒙蒙亮,街道上就已挤满了人:西域来的胡商牵着骆驼,驮着香料与宝石,边走边与摊主讨价还价;挑着担子的小贩吆喝着“胡饼、热汤面”,声音穿透晨雾;穿着襦裙的姑娘们手挽手,笑着走进脂粉铺,空气中弥漫着香料、食物与市井生活的混合气息,鲜活而热烈。

陈墨背着装有《味魂录》的包袱,穿梭在西市的街巷里。自离开扬州后,他沿着运河一路西行,最终抵达长安——这座令无数人向往的帝都,不仅有恢弘的宫殿,更有藏着万千故事的市井美食。他怀里的银汤勺,自帮胡商归还宝玉后,便多了几分沉静,却总能在靠近有“魂”的食物时,透出细微的感应。

这天清晨,一阵浓郁的面香吸引了陈墨的注意。那香气不是普通面条的清淡,而是带着小麦的醇厚,混着臊子的咸香,还裹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暖意,勾得他肚子里的“馋虫”蠢蠢欲动。循着香气望去,只见街角处摆着一家小小的驴蹄子面铺,铺子没有招牌,只在门口支着一口大铁锅,锅里的汤咕嘟咕嘟冒着泡,热气腾腾地往上飘,在晨雾中晕出一片白。

面铺的老板是个中年汉子,穿着粗布短衫,正站在案板前揉面。案板是块乌黑的老木头,边缘被磨得光滑,显然用了许多年。陈墨走上前时,恰好看见老板弯腰揉面的瞬间,案板上的面团竟轻轻动了一下,像是有双无形的手在轻轻抚过,可再定睛一看,又恢复了正常,只当是自己眼花。

“客官,要点什么?”老板抬起头,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咱这驴蹄子面,筋道得很,再浇上一勺臊子,保准你吃了还想吃。”

“来一碗驴蹄子面,多加臊子。”陈墨找了个靠门的小桌坐下,目光落在案板上——那案板上还放着几个没揉好的面团,阳光透过晨雾洒在上面,竟泛着一层淡淡的柔光,与其他物件显得有些不同。

没一会儿,老板端着一碗面走了过来。面条粗细均匀,像驴蹄子的筋络,泛着小麦的原色;上面浇着一层红褐色的臊子,肥瘦相间的肉丁裹着酱汁,还撒了一把翠绿的葱花,香气瞬间扑面而来。陈墨拿起筷子,夹起一根面条送进嘴里——面条入口的瞬间,他就觉出了异样:面里缠着一股柔劲,不是普通面条的脆韧,而是像有股韧劲在舌尖轻轻拉扯,带着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温柔,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就在这时,怀里的银汤勺突然泛起柔光,不是之前遇到胡商时的金光,也不是遇到书生时的墨光,而是一种温润的奶白色,像清晨的阳光穿过云层。陈墨下意识摸出汤勺,勺身映出的画面让他愣住了:那是个穿着青布襦裙的厨娘,约莫二十岁的模样,梳着双螺髻,手里握着一根擀面杖,正站在案板前揉面。她的动作轻柔,眼神却望着铺子门口,满是期待,仿佛在等什么人。

“这……”陈墨刚想细品,银汤勺的光芒突然暗了下去,映出的厨娘身影也消失了,只留下勺身的缠枝莲纹,泛着淡淡的光。

老板正好端着一壶热茶过来,看见陈墨手里的银汤勺,眼神突然变了,声音带着几分试探:“客官这勺子……有些特别啊。”

“老板见过这勺子?”陈墨问道。

老板叹了口气,坐在陈墨对面,倒了杯热茶递过去:“不瞒客官说,这面铺是我十年前从一个老嬷嬷手里盘下来的。老嬷嬷说,这铺子原本是她的姑姑开的,叫林阿娘,就是你刚才可能看见的那个厨娘。林阿娘年轻时,爱上了一个来长安赶考的书生,书生临走前说,等他考完试,就来娶她,让她守着这面铺等他。可谁知道,这一等,就是一辈子。”

陈墨心里一沉,握着银汤勺的手紧了紧:“那书生……没回来?”

“回来了,却再也见不到林阿娘了。”老板的声音低了下去,“老嬷嬷说,书生考完试后,就得了重病,没等放榜就病逝了。林阿娘不知道,还在这面铺里等,每天揉面、煮面,从青丝等到白发,直到七十八岁那年,在揉面时突然倒在案板上,再也没醒过来。”

“那她的魂魄……”陈墨犹豫着开口。

老板点了点头,眼神望向案板:“老嬷嬷说,林阿娘走后,这面铺就总有些怪事。有时候夜里来准备食材,会看见案板上有面团在自己动;有时候煮面,汤里会飘出一股柔劲,跟你刚才说的一样。老人们都说,是林阿娘的魂魄没散,还在这面铺里等书生,她把对书生的牵挂,都缠在面条里了。”

陈墨低头看着碗里的面条,那股柔劲似乎更明显了,带着几分怅然,像林阿娘百年的等待。他想起银汤勺里厨娘望向门口的眼神,心里像堵了块石头,又沉又闷:“那书生……有没有留下什么东西?比如书信之类的?”

老板想了想,说:“老嬷嬷盘给我铺子时,给了我一个木盒子,说里面是林阿娘生前的东西,让我好好保管,可我一直没打开过,不知道里面有没有书信。”

“能给我看看吗?”陈墨问道,他想,如果能找到书生的消息,或许能帮林阿娘解开执念。

老板点了点头,起身走进铺子后面的小房间,没过一会儿,拿着一个陈旧的木盒子走了出来。盒子是梨花木做的,表面刻着简单的缠枝纹,边角已经磨损,却擦得干干净净,显然被好好保管着。

老板打开盒子,里面铺着一层蓝色的锦缎,放着几件旧物:一支磨得光滑的木簪、一块绣着莲花的手帕、一本泛黄的食谱,还有一封用麻绳系着的信,信封上没有字,却泛着淡淡的墨香。

陈墨的心跳快了起来,他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封信,解开麻绳,抽出里面的信纸。信纸已经泛黄,字迹却依旧清晰,是一手清秀的小楷,写着:“阿娘亲启:吾今赴考,幸得佳绩,然身染重疾,恐难痊愈。吾与阿娘相识一载,蒙阿娘照料,感念至深。原许阿娘考完即归,共守面铺,今恐难兑现,实乃此生之憾。吾去后,望阿娘勿念,寻一良人,安度余生,勿为吾空等。墨书于长安客栈,永别。”

落款处,写着“书生柳文轩”,日期是百年前的暮春。

陈墨看着信,眼泪不知不觉掉了下来。他能想象出林阿娘收到信时的场景,也能想象出她明知书生已逝,却依旧守着面铺等待的执着。他握紧信纸,对老板说:“我想让林阿娘听听这封信。”

老板愣了愣,随即点了点头:“好,我帮你把案板收拾干净,林阿娘最喜欢在干净的案板前揉面了。”

二、信诉离情,魂释百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