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再说说北汉那边。北汉皇帝刘崇在高平打了败仗,灰头土脸地逃回晋阳后,没敢歇着——他一面把逃回来的士兵收拢起来,一面赶紧修补盔甲、打造兵器,又让人把城墙加高加厚,生怕周军打过来。之前跟着他打仗的辽将耶律奇和杨襄,也从忻州撤回了晋阳。刘崇心里清楚,就凭北汉这点兵力,根本挡不住周军,只能向契丹求救。他琢磨了半天,决定派王得中护送耶律奇、杨襄回契丹,顺便向契丹主求援。
王得中领了命令,跟着耶律奇、杨襄一路往北走,好不容易到了契丹都城。见到契丹主后,他赶紧把高平之战的惨状说了一遍,又哽咽着说:“我家陛下差点丢了性命,如今晋阳危急,还请大王赶紧派援兵过去,帮我们报仇啊!”契丹主听了,连连叹气:“要是当年赵延寿还在,咱们怎么会吃这么大的亏!”他转头看向杨襄,气不打一处来,厉声骂道:“你是先锋,居然眼睁睁看着战事失败,还有脸回来?”杨襄被骂得哑口无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契丹主当即下令,把杨襄关进大牢,然后对王得中说:“你先回去告诉刘崇,我会亲自带兵去救他。”王得中连忙谢过契丹主,急匆匆往晋阳赶。
可他没想到,刚走到半路,就被周军的伏兵逮住了。士兵们把他押到柴荣面前,柴荣倒没为难他,让人解开他的绑绳,还端来酒肉让他压惊。柴荣笑着问:“你去契丹求救,应该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派兵来吧?”王得中捧着酒碗,手指微微发颤——他心里清楚,要是说了实话,周军肯定会在险要的地方设伏,到时候契丹援兵过不来,晋阳就彻底完了。他定了定神,装作不知情的样子说:“我只是奉命送耶律奇、杨襄回契丹,至于援兵的事,我真不知道。”
柴荣没再多问,让士兵把他带到另外的营帐休息。当天晚上,一个周军偏将悄悄找到王得中,劝他说:“陛下待你不薄,你要是说实话,将来肯定有好日子过。要是契丹兵真的来了,你又没提前说,到时候怎么保全自己啊?”王得中听完,长长地叹了口气,眼里泛起了泪光:“我吃北汉的俸禄这么多年,家里还有老母亲在晋阳。要是我说了实话,周军设伏挡住契丹兵,北汉就会亡国,我怎么能做这种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母亲的事?与其苟活,不如死了保全名节。”那天夜里,王得中在营帐里找了根绳子,自缢身亡。
第二天一早,士兵发现后赶紧报告柴荣。柴荣听说后,心里也挺不是滋味,感慨道:“真是个忠臣啊!”他下令让士兵找块好地方,把王得中厚葬了,还在墓碑上刻了“北汉忠义王得中之墓”几个字。
可没等柴荣平复心情,就有探马来报:“契丹主亲自带兵从忻州过来了,兵力强盛,来势汹汹!”柴荣立刻召集众将开会,说:“刘崇现在就指望契丹援兵,想前后夹击咱们。谁愿意带兵先去打退契丹兵?只要把契丹兵打败,刘崇就好对付了!”话音刚落,帐下就有一员大将站了出来,大声说:“末将愿意去!”柴荣一看,正是大将史彦超。柴荣大喜,当即下令,让史彦超带着自己的部下,跟先锋符彦卿合兵一处,去抵挡契丹兵。
史彦超和符彦卿领了命令,带着大军直奔忻州。契丹主也先(这里指契丹领兵主帅,非后来的瓦剌也先)听说周军来了,赶紧排开阵势迎战。符彦卿拍马上前,对着也先喊道:“上次高平之战,刘崇被我们打得抱头鼠窜,你契丹当时怎么不来救他?现在我们大军到了,你居然还敢来送死!”也先被骂得火冒三丈,指着符彦卿骂道:“你这不知死活的家伙,少废话,今天我非要取你的性命!”说完,他拍马挥刀,朝着符彦卿冲了过来。
符彦卿正准备应战,身后的史彦超却先忍不住了——他早就想跟辽兵好好打一场,立个大功。史彦超大喝一声:“别逞能,我来会你!”说着,他催马挺枪,迎上也先。两人在阵前你来我往,打得不可开交。史彦超的枪又快又准,好几次都差点刺中也先;也先的刀也不含糊,劈砍之间带着风声,逼得史彦超连连躲闪。就这样打了五十多个回合,也先渐渐体力不支,心里琢磨着“这样硬拼下去不是办法,得想个计”。他故意卖了个破绽,拨转马头,假装败退,往自己的阵中跑。
史彦超一看也先跑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满脑子都是“拿下也先,立头功”,根本没多想,拍马就追了上去。符彦卿在后面一看,赶紧大喊:“小心有诈!别追太急!”可史彦超已经跑远了,根本没听见。也先跑了没多远,突然勒住马,从背上取下弓箭,搭箭拉弓,对着追来的史彦超“嗖”地射了过去。史彦超光顾着往前冲,没防备这一箭,箭头正好射中他的面门。他惨叫一声,从马上摔了下来。也先调转马头,冲回来补了一刀,可怜这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就这么死在了阵前。
后来有人为史彦超写诗惋惜:
跟辽兵鏖战,刀刃都被鲜血染红,
深入敌阵,一心只为国家尽忠。
过路人回头打听,
还能想起将军当年的英雄模样。
也先杀了史彦超,士气大振,又带着大军杀了回来。符彦卿忍着悲痛,带兵奋力抵抗。他跟也先又打了一百多个回合,两人打得难分胜负,眼看天快黑了,两边才各自收兵。
第二天,探马把史彦超战死的消息报告给柴荣。柴荣叹了口气,眼圈都红了:“打输一场仗不算什么,可折了史彦超这么好的大将,真是太可惜了!”他当即下令,让众将带兵去跟契丹兵决战,一定要为史彦超报仇。
这时,赵匡胤站出来说:“陛下,北汉就是快灭亡的贼寇,早晚能攻破;契丹虽然兵多,但他们心里其实是在观望,不敢真的跟咱们硬拼。依我看,不如先派一部分兵力挡住契丹兵,不让他们过来,然后集中兵力攻打晋阳。只要晋阳被攻破,契丹兵不用打就会自己退走。”柴荣觉得赵匡胤说得有道理,就下令让众将全力攻打晋阳。
晋阳城里的刘崇,听说契丹援兵还没来,周军又打得这么猛,心里慌得不行,坐立不安。他的亲军使丁贵见他这副样子,上前说道:“陛下别担心,臣虽然没什么大本事,但愿意带着我的部下出去迎战,一定杀退周军,为陛下分忧。”刘崇皱着眉说:“周军势头这么猛,你出去跟他们硬拼,不是送死吗?”丁贵坚定地说:“将军打仗,靠的是计谋不是光有勇力。要是我退不了周军,再想别的办法也不迟。”刘崇没办法,只好答应了。
这个丁贵是山后人,因为身手敏捷、能同时使用三种兵器,被人称为“三手将军”。他使一把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是刘崇最信任的大臣。第二天一早,丁贵带着一万士兵,打开城门,放炮助威,擂鼓呐喊,在城外摆开阵势,等着周军应战。
柴荣听说晋阳有人出来迎战,亲自到阵前指挥——他左边是赵匡胤,右边是高怀德,三个人骑着马,站在帅旗下面。对面的丁贵,左边是部将李存节,右边是陈天寿。高怀德一看丁贵,拍马上前,大声骂道:“你这贼奴!赶紧投降,还敢出来抵抗?”丁贵气得脸色发青,也不答话,拍马提刀,朝着高怀德冲了过来。高怀德也不含糊,挺枪迎了上去。
两人一交手,就知道遇上对手了。丁贵的大刀劈下来,带着呼呼的风声,像是要把空气都劈开;高怀德的长枪舞得密不透风,一次次挡住大刀的进攻。战场上,两匹马你来我往,兵器碰撞的“叮叮当当”声,夹杂着士兵们的呐喊声,震得人耳朵发麻。有人专门为这场大战写了段话:
两位将军在阵前比拼,
交锋的时候谁也拦不住谁。
这个像摇头摆尾的狮子冲下山冈,
那个像摆着尾巴的狻猊寻找猛虎。
这个真心想平定天下,
那个实心要保住北汉的江山。
从来见过无数恶战,
却从没见过这样威风的将军。
两人打了一百多个回合,还是分不出胜负。城楼上的刘崇,正紧张地看着下面的战事,突然一眼看到了阵前的柴荣。他心里一动,赶紧对身边的部将白从辉说:“快!放箭射柴荣!”白从辉赶紧拿起弓箭,搭箭拉弓,瞄准柴荣的坐马“嗖”地射了过去。这一箭正好射中马腿,那马疼得直跳,一下子把柴荣掀翻在地上。
北汉的陈天寿一看,心里大喜,拍马提枪,朝着柴荣冲了过去,想趁机杀了柴荣。赵匡胤在旁边看得真切,大喊一声:“别伤陛下!”他赶紧绰起自己的九耳八环刀,朝着陈天寿劈了过去。陈天寿赶紧用枪去挡,“当”的一声,枪杆被刀震得发麻,虎口都裂开了。他吓得魂都飞了,哪还敢再战,拨转马头就往自己阵中跑。
周军这边的董龙、董虎兄弟,赶紧冲过去把柴荣扶起来。张永德、郑恩听说前面打起来了,也带着精兵赶来支援。丁贵一看周军越来越多,知道自己人少,再打下去肯定要吃亏,只好下令收兵,退回晋阳城里。高怀德想追上去,可刚跑到护城河边上,城里的人就把吊桥拉起来了,他只好带兵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