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飞龙全传在线阅读 > 第 47 章(第1页)

第 47 章(第1页)

话说周太祖郭威自从上次郊祭时,被高行周首级的怨气冲了身子,就落下了重病。虽说卧病在宫,可他心里始终惦记着朝政,每天再难受也得叫人把奏章念给他听。这天午后,他刚喝完药,皇后柴氏就端着一碗参汤进来,脸色带着几分忧色:“陛下,方才中宫的侍卫来报,说营里的士兵私下抱怨赏赐不均,好些人都在说闲话呢。”

郭威一听,顿时来了气,撑着病体坐起来,让李公公去传文武百官。没一会儿,范质、冯道这些大臣都跪在殿内,郭威指着龙椅旁的锦凳,声音沙哑却带着威严:“朕自即位以来,穿的是旧布袍,吃的是粗米粥,行军时跟士兵们一起睡帐篷,你们哪个没看见?现在倒好,底下人敢背后怨朕,朕倒要问问,你们这些管着兵将的大臣,到底是没管好手下,还是自己也存了私心?”

大臣们都低着头不敢吭声,冯道颤巍巍地磕了个头:“陛下息怒,定是底下人不懂陛下的苦心,臣等这就去查,绝不让流言乱了军心。”郭威哼了一声,让冯道牵头去查,最后查出是几个老兵油子在挑事,当即下令把这几人斩了示众,营里的流言才算平息下去。

另一边,赵匡胤正和义弟郑恩在自家府里的演武场练骑射。郑恩骑在马上,拉弓射偏了靶心,气得他拍了下马背:“二哥,这破弓老是不听话,再练下去我胳膊都要断了!”赵匡胤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三弟别急,你刚学骑射没几天,能射到靶边就不错了。走,我带你去个地方散散心。”

两人骑着马出了城,没走多久就看见前面有座高楼,飞檐翘角,上面挂着块“戏龙楼”的匾额。赵匡胤勒住马:“这楼是前朝建的,站在上面能看见半个京城,咱们上去逛逛。”郑恩一听来了劲,催着马就往楼前跑。

两人上了楼,郑恩趴在栏杆上,指着远处的农田嚷嚷:“二哥你看,那片地跟俺老家的一样,春天的时候全是绿油油的麦子!”赵匡胤没接话,他走到楼的后厅,刚要抬头看梁上的雕花,突然瞥见一根画梁上缠着条乌黑的龙——那龙鳞片发亮,爪子张开,嘴里还吐着淡淡的黑气,看着奄奄一息却透着股凶劲。

赵匡胤瞬间想起上次在禅州遇到的乌龙,当时差点被那怪物害死,现在见了又气又怕,咬牙骂道:“好你个怪物,上次没弄死你,这次还敢来吓我!”他伸手解下腰间的鸾带,用力一抖,那鸾带瞬间变成了一根手臂粗的神煞棍。他握紧棍子,踮起脚对着乌龙的腰就打了过去,只听“嘭”的一声,棍子结结实实地砸在龙身上。

乌龙吃了痛,身子猛地一扭,卷起一阵黑风就从窗户飞了出去,眨眼就没了踪影。赵匡胤握着棍子愣了半天,才缓过神来,走到前厅跟郑恩说了这事。郑恩眼睛瞪得溜圆:“啥?乌龙?二哥你没骗俺吧?早知道俺就跟你去后厅了,也好帮你打它!”赵匡胤笑着摇摇头,拉着他下了楼,心里却犯嘀咕:这乌龙接连出现,怕不是有啥预兆。

没过几天,郭威的病越来越重,连说话都费劲了。宫里的大事小情,全靠晋王柴荣(郭威的养子)传话处理。柴荣每天守在床边,衣服都不敢脱,饭也吃不下几口。这天傍晚,郭威突然清醒了些,他拉着柴荣的手,喘着气说:“儿啊,朕怕是不行了……方才朕梦到自己上了戏龙楼,被一个红脸大汉打了一棍,醒了之后浑身都疼,看来这就是天数啊。”

柴荣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哽咽着说:“父皇您别乱说,您一定会好起来的。”郭威摇了摇头,接着说:“朕死之后,你可千万别学那些亡国之君。上次朕西征,看见前朝的十八座皇陵全被人挖了,就是因为里面埋了太多金银珠宝。你就用粗布给朕裹身子,找口瓦棺装着,坟里别用石头,用砖头砌就行。找两个工匠来修坟,按规矩给工钱,别麻烦老百姓。坟修好后,找三十户人家守着,免了他们的差役,不用派宫女守陵,也别立石羊石马那些东西,就立块石碑,上面写‘周天子平生好俭,遗命用布衣瓦棺’,这样朕才能安心。”

说完这话,郭威头一歪就没了气。他在位三年,死时五十三岁。柴后和柴荣哭得死去活来,宫里的人也都跪着哭。第二天,范质召集大臣们商量后事,他抹着眼泪说:“先帝驾崩,天下不能没有君主,臣提议让晋王登基,以安民心。”大臣们都同意,柴荣就这样当了皇帝,也就是周世宗,改年号为显德。

柴荣即位后,封冯道为太师,其他大臣也都留着原来的职位。他把郭威葬在新郑,追谥为太祖皇帝,又尊柴后为太后。朝政上的大事,他都要先跟太后商量再做决定。心里想着要给赵匡胤和郑恩封个大官,就去跟太后说这事。

太后叹了口气,摸着椅子上的花纹说:“先帝生前两次梦到被红脸大汉伤害,虽说只是梦,可也是元神不安啊。现在北汉和南唐还没归顺,等平定了其中一方,再给他们封王封侯也不迟。”柴荣听了太后的话,只好把这事搁下,连带着董龙、董虎那些投降的将领也没得到封赏。不过大臣们都知道赵匡胤和郑恩是皇帝的义弟,见了他们都恭恭敬敬地叫“御弟”,没人敢不服。

郑恩心里却犯了嘀咕,这天他拉着赵匡胤的袖子说:“二哥,柴大哥以前说好了,等他当了皇帝就封你为王,封俺为侯,现在咋没动静了?他是不是忘了?”赵匡胤拍了拍他的手,耐心地说:“三弟你不知道,大哥也跟太后提过这事,可太后说先帝的梦是个忌讳,现在封官怕先帝不安。古人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视为孝’,大哥这是孝顺。再说了,现在北汉和南唐还没打下来,等咱们立了功,还怕没有爵位吗?还有,你以后在宫里得注意礼仪,见了大哥要叫‘圣上’或‘陛下’,不能再叫‘大哥’‘俺’了,要是犯了错,国法可不留情。”

郑恩点点头,心里虽有点不服气,可也知道赵匡胤是为他好。从那以后,他每天都在赵匡胤府里学礼仪,跟着先生认汉字,慢慢改掉了以前的粗鲁性子,连说话都斯文了些。

没过多久,北汉君主刘崇就听说了郭威去世的消息,高兴得拍着桌子大笑:“郭威那贼子篡了俺刘家的天下,俺早就想报仇了,现在他死了,正是俺夺回中原的好机会!”他立刻召集文武大臣,跟他们商量借兵的事。大臣张丞相皱着眉说:“陛下,契丹人向来贪得无厌,借他们的兵怕是要付出大代价啊。”刘崇摆了摆手:“只要能报仇,多给点金帛算啥?”

他派使臣带着满满两车金帛去契丹,见到契丹君主后,又哭又求,说要借兵报仇。契丹君主见了金帛,笑得合不拢嘴,当即派耶律奇为元帅,杨襄为先锋,带两万精兵去帮北汉。耶律奇和杨襄接到命令,当天就带着兵往晋阳赶。

刘崇见契丹兵到了,心里更有底了,封白从辉为元帅,张元暉为先锋,让长子刘承钧和亲军使丁贵守晋阳,自己带着两万大军,跟契丹兵合兵一处,往潞州杀去。

潞州守将李筠听说刘崇带着契丹兵来了,赶紧召集将领们商量对策。大将穆令均站出来,拍着胸脯说:“元帅您别担心,北汉的兵都是些乌合之众,俺愿带五千精兵出城,一定把刘崇活捉回来!”李筠高兴得直点头,立刻下令让穆令均点兵。

穆令均回到营里,副将王勇劝他:“将军,北汉借了契丹兵,来势汹汹,咱们还是先守城,等朝廷援兵来了再打吧。”穆令均摇摇头:“俺跟刘崇那贼子有仇,这次正好报仇,再说了,要是等援兵来,功劳就不是俺的了。”他当天就点好兵,准备第二天出战。

这边刘崇听说穆令均要出城,就跟张元暉商量:“潞州的兵向来胆小,你带一万兵去巴山原埋伏,等穆令均追过来,你就带兵出来夹攻,准能赢。”张元暉领了命,带着兵悄悄去了巴山原。刘崇又叫过杨襄:“你带五千兵去应战,记住,只许败不许胜,把穆令均引到埋伏圈里。”杨襄答应着去了。

第二天一早,潞州城门大开,穆令均骑着马,手持长枪,带着五千兵冲了出来。他在阵前勒住马,指着杨襄骂:“你这反贼,敢来犯俺的边界!赶紧退兵,俺还能饶你一命,要是不识相,俺让你片甲不留!”杨襄气得脸色发青,拍马舞刀就冲了过去,穆令均举枪迎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