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位参赛者登场,这时一位来自江南水乡的阿姨,她带来的是一套栩栩如生的绒花作品,分别是牡丹和飞舞的蝴蝶。
“各位观众好,我姓杨,做绒花三十多年了。”杨阿姨的声音柔和,带着江南水乡的韵味。她一边灵活的演示着将蚕丝绒缠绕在铜丝上形成绒条,再进行掐、弯、捻、拼成花形的过程,一边娓娓道来。
“绒花二字是荣华的谐音,在古时候是宫廷贡品,寓意着吉祥富贵。”她手中的镊子如同画笔,一点点赋予绒条生命,“你们看,这每一片花瓣,都要经过无数次的打磨和调整。做一朵简单的绒花,至少要两天,复杂的要大半个月。”
她轻轻叹了口气,“现在愿意静下心来学这个的年轻人太少了。机器造的花又便宜又好看,谁还愿意费这个功夫?而且,很多人看到绒花,第一反应也是好像岛国的细工花。”她继续说,“但其实,我们的绒花工艺历史悠久,有自己的韵味。我希望这门手艺,不要在我这代人手里断了传承。它能被更多人看见,我就心满意足了。”
杨阿姨的话同样打动了观众。
【阿姨好温柔,手艺好美!】
【这才是真正的国风美学啊!比机器做的有灵魂多了!】
【支持杨阿姨!希望绒花能一直传承下去!】
直播后台,李雪梅看着屏幕上不断攀升的在线人数和热烈讨论,心中百感交集。梁大爷的委屈,杨阿姨的淡然坚守,都让她更加坚定了举办这次大赛的意义。
沈青山不知何时来到了她身边,轻声道,“你做的这件事,很有意义。文化的根如果断了,再多的物质繁荣也会显得苍白。你让他们被无数人看见了,这就是改变的开始”
李雪梅点点头,“我要做的,不仅是展示传承的不容易,更要想办法让这些珍贵的技艺,在新时代传承下去,活得更好。”
她立刻通知御梦传媒的团队,要深度挖掘这些参赛者背后的故事,制作成系列纪录片,同时开始联系设计团队,策划后续的产品周边孵化环节,看看能否将木屐进行符合现代审美的改良,融入中国元素。绒花方面,探索与高端礼服、文创产品、甚至是影视剧造型的合作可能。要做的,不仅是展示,是让传承有价值并且满足市场需求。
【叮!系统提示:“华夏文化”大赛初期社会反响热烈,文化共鸣效应初步显现。请宿主继续推进,扩大影响力。】
随着大赛的持续推进,通过网络直播,那些承载着岁月与匠心的技艺,,开始通过这个舞台,进入大众的视野。一场属于华夏的文化复兴热潮,正通过大赛悄然汇聚。李雪梅看着赛事影响力与日俱增,心中那份文化责任感,也愈发坚实。
忙碌的间隙,她瞥见办公桌上电子日历的提醒。距离女儿赵雅丽去“圣明国际商学院”报到,只剩下不到三周的时间。女儿长大了,要独自去面对一个新的环境,纵然那学校名流云集、设施顶尖,可作为母亲,总有千万个不放心。
尤其是,她自己的事业正值关键扩张期,未来必然更加忙碌,陪伴女儿的时间只怕会更少。她必须为女儿安排好一切,确保她在校园之外的生活舒适。
“佳仪,”她按下电话,对助理吩咐道,“帮我物色一位住家保姆和一位专职司机。保姆要求人品端正、勤快干净、会做饭,主要负责雅丽的日常起居和营养。司机必须驾驶技术过硬、沉稳可靠,负责接送薇薇上下学以及日常出行。尽快安排最终面试。”
“明白,李总。”孙佳怡收到马上就去安排。
几天后,经过初步筛选,最终几位候选人被请到了李雪梅的家中进行面试。她选择在家中面试,也是想观察一下候选人对家庭环境的反应。
首先面试的是保姆岗位。最后一位进来的,是一位名叫林秀芬的中年妇女。她看起来五十岁上下,衣着朴素但十分整洁,头发一丝不苟的在脑后挽成一个髻,眼神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
李雪梅请她坐下,按照惯例询问她的工作经验、擅长菜品、以及如何处理一些突发情况。林秀芬提到自己曾在几个条件不错的家庭做过多年,照顾过老人和孩子,尤其擅长根据时令季节和营养学搭配餐食,还拿出了一本自己手写的“私家菜谱”。
她的专业素养达到任职要求,但真正让李雪梅下定决心的,是她下意识的一个动作。林秀芬在走过客厅时,她看到赵雅丽随手放在沙发上的、那个在环球影城得到的小黄人玩偶,非常自然的将它摆正,轻轻的拂去上面的灰尘。
李雪梅心中微动,她启动了系统的“忠诚度查询”技能。下一刻,林秀芬的数值跳了出来【忠诚度: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