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二分之一剧透 > 第106章(第2页)

第106章(第2页)

其他族人们听了,也只得叹气认命。

他们本来希望朝廷计划推进的速度慢点,让自己有足够的缓冲时间,谁知皇帝特别有务实精神地没有大规模推广,而是选择了先在建州试点,还做了相对详细的计划,无论乡学还是官学,日常开销供给都来源于官田。大周制度,皇室在各地都有私产,其中建州这边的数量尤其多,之前户部那边还去问了一声——建州官田多,这么实施没问题,其他地方官田少,再这么实施,就可能有点经济上的压力。

皇帝迅速给出了回答,到了推广的那会,地方的官田也不会少,只要大军的击破了叛贼,那叛贼的田地,自然得没入官中。

天子做事,环环相扣,户部尚书卢沅光如今已经没什么惊讶的情绪——新帝又不是先帝,高瞻远瞩属于基本操作。

钱财问题解决,监督问题自然也要跟上,近来这段时间,御史大夫宋文述往西雍宫跑得格外频繁。

本来不是军国要务,他其实不用那么上心,只是日前皇帝已经放出来话,一定要严加督管,免得地方上勾连一气。

温晏然笑道:“要是这样都不行,朕就亲自过去监察地方,看看他们到底如何欺上瞒下。”

换个人说,宋文述多半觉得只是气话,但他毫不怀疑,当今这位天子,是真的能做出这种堪称离经叛道的事情!

宋文述当即深施一礼,语气坚定:“臣一定竭尽所能。”

要真让皇帝自己跑过去监管,那他这个御史大夫也就可以去殉职了,受时代风气影响,宋文述自然不怕死,但这个时候死了,像他那样的前朝重臣,多半是得去陪葬先帝的!

一直站在边上的池常侍忽然道:“既然乡学所用乃是天子私财,此事或许可以让少府参与其中。”

她说的少府当然不是少府令,而是这个负责管理皇帝财产的机构。

既然上学的学费出自官田,那就等于是皇帝本人在支付,市监这边顺便监督以监督财务情况为理由,监察一下学校办理情况,也十分合理。

宋文述也觉得可行。

乡学官学到底不算朝堂大事,而且御史台人手有限,只在建州一地还行,摊子铺得太大,只怕便无法面面俱到。

温晏然颔首,让两边协同办理,目前暂以御史台为首。

宋文述告退之时,正巧看见数名内官正捧着装有奏疏的木盒往西雍宫走,这幅极具勤政意味的画面落在这位三朝老臣眼中,宋文述忍不住停步于原地注视了一会,面上露出极为欣慰的神色。

木盒中装的是前线寄来的奏报。

刚准备派人去问问情况的温晏然笑了下:“这倒是巧了。”

大军节节胜利,朝廷需要及时对已经被夺下的城池进行安置,前线那边,陶驾、师诸和都写了奏折,任飞鸿也有私信寄来,将情况汇报得十分详细。

卢嘉城所在的兰康郡在谷州,由于官兵来得迅捷,谷州刺史莘得总算逃得一命,如今正在帮着处理些后勤事物,此人虽然有失土的过错,不过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也需要熟悉地方情况的官吏在旁辅助,也就暂且没有将此人押入京中论罪处置。

温晏然翻着奏折,同时对比[战争沙盘]中的数据细看——

[兵卒总数:10。6万;

骑兵:3。4万;

远程兵:1。6万;

步兵:1。6万;

工程兵:0。3万;

民兵:4。7万。]

[粮草数(可供应时长):15±3(天)]

[队伍士气:7510(职业加成)]

不同兵种间存在一定重合,所以各个类型的兵卒数量加在一起并非真实总数,由于卢嘉城已经被拿下,官兵能在此得到一定补给,所以带着的粮草倒不算多,“±”后头的数字代表浮动天数。

朝廷派遣了十万大军,打出的旗号则是三十万兵马,而叛军那边,目前却实打实的有三十多万人,虽然其中大多只是一些普通百姓,也不影响他们号称自己具有百万大军。

除了收服失地的情况外,陶驾还打了报告:由于东部地域广阔,叛贼据点极多,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希望能够分兵前进,除了他这一路中军之外,再由陈明跟师诸和各领一军。其实陶荆的本事也不差,但他乃是陶驾之子,按照周制,无论如何也不能自己独领一路大军。

虽然在温晏然心里,“不会打仗”师诸和只是被用来凑数的将领,但有任飞鸿在边上出谋划策,觉得应当也不用太担心,便允准了陶驾的请求。

除了分兵的意见外,陶驾还与其他军中高级将领联名,为战事中表现出色之人表功。

看到奏折上的溢美之词,温晏然稍稍有些警惕——陶驾乃是性格忠厚的老臣,她实在有点担心,万一对方恪尽职守,把一些忠臣良将给举荐上来,自己该如何处置才妥当,于是回忆了下在评论区里看到的人名,开始认真核对这份名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