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刻在石头上的字图片 > 095 三足乌与九尾狐(第2页)

095 三足乌与九尾狐(第2页)

关于九尾狐,《山海经·南山经》曰: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善丹)。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郭璞注:“即九尾狐。啖其肉令人不逢妖邪之气。或曰:蛊,蛊毒。”

又《初学记》引《山海经》曰:

武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狐蓬尾。

古人称狐为“妖兽”,但又有“三德”,以其九尾象征着子孙繁盛。《初学记》引诸书说:

《说文》曰:“狐,妖兽也。鬼所乘也。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首邱。”

《白虎通》曰:“狐死首邱,不忘本也。明不忘危也,德至鸟兽,则九尾狐见者九,配得其所,子孙繁息也。于尾者,后当盛也。”

《春秋潜潭巴》曰:“白狐至,国民利。不至下骄恣。”

“狐邱(丘)”是狐的窟穴根本之处。《礼·檀弓》:“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疏:“丘是狐窟穴根本之处,虽狼狈而死,意犹向此丘。”因以为典,称不忘故土或死后归葬故乡为“首邱”(或“首丘”)。屈原《九章·哀郢》曰:“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九尾狐

山东嘉祥县洪山村出土。

九尾狐

四川彭山石棺画像。

九尾狐

陕西绥德县四十里铺出土。

有一个大禹的故事,见于《艺文类聚·狐》转引《吕氏春秋》(今本无):

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恐时暮失嗣。辞曰:“吾之娶,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而造于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证也。”于是,涂山人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攸昌。”于是娶涂山女。

这是古代人的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所谓“瑞应”。东晋郭璞《山海经图赞》说:“青丘奇兽,九尾之狐;有道翔见,出则衔书;作瑞周文,以标灵符。”

三足乌和九尾狐

左图:四川郫县(今成都市郫都区)竹瓦铺汉墓出土石棺画像。此图为部分,在西王母之左。右图:河南郑州出土空心模印砖。这是唯一的一个独立画面。

汉代画像石上的三足乌和九尾狐,多是雕刻在西王母的周围,作为一种衬托,很少单独构成画面的。正因为他们是西王母的随从,才加强了西王母神格的威严。在造型上,三足乌相对一般,只是加了一条腿。从视觉习惯上看,九尾狐的九条尾巴是很难处理的,所以文献上只好说是“蓬尾”。汉代画像石的雕刻家非常聪明,他们在一条长尾的主线上分了九个叉,解决了造型的问题,是很巧妙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