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清代后妃大全 > 第3章(第3页)

第3章(第3页)

在正式册封之前的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内务府奏上新拟的后宫人员口分,档案内称:“现皇后处每日六十斤的猪一口、鹅三只、鸡六只。妃处每日猪肉二十四斤、鹅一只、鸡二只。嫔处每日猪肉二十斤,鹅一只、鸡二只。贵格格(wesihungegc)处每日猪肉五斤,鸡一只,每两日鹅一只。常侍女子(kemunitakuraburesarganjuse)①处每日猪肉四斤,鸡一只。使唤大女子(takirasaraambakasisarganjusc)处每日猪肉二斤。使唤小女子(takurasarabuyasarganjuse)处每日猪肉一斤。”②

由此可见,当时已经对顺治朝所遗留下来的“福晋”“小福晋”“格格”三个庶妃位分等级进行修改,形成了新的庶妃位分等级。通过对服缎疋数和口分的整理对比,可以推知原本之“福晋”级经过调整后改为“嫔”级,“小福晋”级改为“贵格格”级,“格格”级则拆分为“常侍女子”“使唤大女子”“使唤小女子”三个位分等级。

至于档案里提及的“妃”,其实指的是孝懿仁皇后所获封的贵妃位。这显示出,一方面,当时依然有因循顺治朝旧俗,将“贵妃”视为“妃”之一种的倾向。另一方面,前一时期出身较高的女子刚刚入宫时尊称的“格格”一级也发生了变化,并不固定与嫔位等同。如康熙十九年十月,有两位出身名门

——————————

①谨按,满文“kemunitakuraburesarganjuse”,直译为“时常使唤之女子们”。

②《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表2-7康熙十五年至十六年后宫位分等级

鹅鸡猪肉羊肉服缎疋数

福晋(康熙十五年)一只二只二十四斤一盘三十匹

小福晋(康熙十五年)半只一只五斤一盘二十匹

妃(贵妃)(康熙十六年)一只二只二十四斤不明五十匹

嫔(康熙十六年)一只二只二十斤不明三十匹

格格(康熙十六年)半只一只五斤不明二十匹

的“格格”嫁入宫廷,内务府上奏询问分别给予何等级之口分,而圣祖康熙帝的意见是,“一位格格照妃之等级,一位格格照贵格格之等级”①进行了区别对待。

表2-8康熙十六年至十九年后宫位分等级

类别位份称呼口分(每日)附注

嫡室皇后六十斤猪一口鹅三只鸡六只孝昭仁皇后

有册封

之主位妃(贵妃)猪肉二十四斤鹅一只鸡二只孝懿仁皇后尚未与“妃”等级完全分离

嫔猪肉二十斤鹅一只鸡二只七嫔

特殊格格不定刚入宫之称呼具体位分不定

————————————

①《口奏绿头牌红白本档案》,康熙十九年十月十五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续表)

类别位份称呼口分(每日)附注

无册封之主位(庶妃)贵格格猪肉五斤鸡一只鹅半只

常侍女子猪肉四斤鸡一只

使唤大女子猪肉二斤

其他使唤小女子猪肉一斤推测为官女子(宫女)

(三)第三阶段康熙二十年至三十八年(1699年)

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圣祖晋封贵妃佟佳氏为皇贵妃(孝懿仁皇后),册封钮祜禄氏为贵妃(温僖贵妃),并且晋封了惠、宜、德、荣四位嫔为妃。①重新启用了顺治朝“皇贵妃”的位号,“妃”的位号也正式开始使用,进入了后宫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在正式册封之前的康熙二十年十月三十日,内务府奏上新拟的后宫人员口分,档案内称:“现皇贵妃处,每日猪肉三十斤、鹅二只、鸡四只,奶牛七头。贵妃处,每日猪肉二十七斤、鹅二只、鸡三只,奶牛六头。再,惠妃、宜妃、德妃、荣妃处,每日猪肉各二十四斤、鹅各一只、鸡各二只,奶牛各五头。”②于是“皇贵妃”“贵妃”的口分得以正式确定,“贵妃”也彻底与“妃”摆脱关联。同时,在这个阶段内,庶妃的等级名号也开始规范化。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一份档案中,出现“贵人”(gui?in)、“常在”(cangdzai)位号,用以取代之前的“贵格格”(wesihungege)及“常侍女子”(kemunitaktiraburesarganjuse)。③

在这一阶段中,圣祖还开始对后宫主位的宫分,特别是口分进行削减。如康熙三十九年的一份档案内提及:“查得。二十八年定,贵妃处猪肉十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