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我靠基建当妖皇作者霹雳 > 筑台纳贤星火燎原(第1页)

筑台纳贤星火燎原(第1页)

广陵水寨的江风裹挟着湿润的水汽,吹拂着陶策日渐沉稳的面庞。他按剑立于新筑的瞭望台上,身后是初具规模的船队与连绵的工坊,眼前是浩荡东去的长江。北境虽因夏侯渊受挫而暂得喘息,但江东孙策的使者离去时那意味深长的眼神,南面袁术称帝野心的日益昭彰,以及内部工程全面铺开后如影随形的资源与**人才短缺**,都让他感到一股无形的重压。**“地基已夯,骨架初成,然血肉何以为继?”**他望着江心穿梭的、应用了部分新式榫卯与帆索技术的战船,心中暗叹,“**匠才、算学之士、善治水者、通晓江东地理之细作……处处捉襟见肘。**”

彭城,州牧府。

烛火映照着陶策、顾划与糜竺三人凝重的面庞。

“主公,”顾划将一份统计简册摊于案上,语气沉缓,“官道、水渠、新城防、水军、军工……各处呈报的工匠、管事、乃至能写会算的吏员缺口,合计已逾三百。尤其精通数算、能统筹大型工程物料者,更是凤毛麟角。张工头等人已是疲于奔命,长此以往,恐误大计。”

糜竺接口,他的华服在烛光下显得有些黯淡:“竺已动用所有商脉,重金延揽,然各方诸侯亦在搜罗人才。且……许多有才之士,或隐于山林,或囿于门户之见,非财帛所能动。”

陶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划着“人才”二字,脑中浮现的是穿越前那个时代庞大而高效的教育与人才选拔体系。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决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光靠寻访与重金收罗,太慢,也太被动。我们要让人才自己送上门来,更要自己‘造’出人才!**”

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糅合了古代智慧与超越时代眼光的**系统性人才方略**:

1。**“筑黄金台,立招贤榜”**:他下令在彭城最繁华的市集之侧,仿效燕昭王旧事,修筑一座宏伟的“**招贤台**”,台上不仅公示各类职位需求,更将部分已取得实效的工程图纸(如改良水渠、标准化构件)、以及遇到的**具体技术难题**(如特定地质下的堤坝加固、大型建筑的结构力学计算)公之于众,**不论出身、不分国籍,唯才是举**。“我们要明确告示,凡能解此难题者,或献上有效策论者,即授官职,赐田宅,委以重任!”

2。**“创设学堂,薪火相传”**:陶策决定设立“**徐州工程学堂**”,打破门户之见,首批学员从军中伶俐士卒、工匠子弟乃至流民中略有根基者选拔。由顾划总领,张工头、匠作司马等资深工匠及精通数算的吏员兼任教习。**教材,便是陶策亲自整理绘制的《工程标准图册》、《数算基础》与《物料管理概要》。**他要将个人的知识,转化为可复制、可传承的体系。

3。**“实地查访,隐处求才”**:派出数支由可靠文吏与护卫组成的“**访贤使**”,手持州牧府特制符节,深入乡野、隐逸之所,寻访那些因战乱或不满时局而隐居的匠人、学者。“尤其是江东、荆襄交界之地,或有熟悉彼处水文地理之人,务必礼聘而来。”

下邳城郊,招贤台初立。

招贤台的土木工程在陶策的标准化作业下,进展神速。高大的台基以水泥(原始水泥)垒砌,台上设有公示木牌,台下设有接待与考核的廨舍。消息如野火般传遍徐州乃至邻州,每日都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前来围观或自荐。

这一日,一位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衫、年约三旬、面容清癯却眼神执拗的文士,在公示的“河道清淤与拓宽效率提升”难题前驻足良久,忽然冷笑一声,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负责接待的吏员耳中:“**纸上谈兵!只知拓宽,不明水文季节变化与泥沙淤积之关联,更不懂利用水力自清,徒耗民力耳!**”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曹豹恰在附近巡视,闻言大怒,按剑上前:“何处狂生,安敢诋毁州牧方略?”

那文士毫无惧色,昂首道:“在下东海朐县人,姓陈,名峤,字峻之。平生钻研水文地理。敢问将军,可知夏季泗水含沙量几何?冬季水流速几许?不同流速下,何种河床坡度最利冲沙而非淤积?一概不知,便妄言拓宽,非智者所为!”

曹豹被这一连串专业问题问得哑口无言,面红耳赤。正在此时,闻讯赶来的陶策与顾划到了台下。陶策制止了曹豹,亲自上前,对着陈峤深深一揖:“先生所言,直指要害,策受教了。不知先生可有良策,解我徐州水患,利我漕运?”

陈峤见陶策态度诚恳,衣着虽不华丽但自有一股威严,气稍平,便从怀中取出一卷自己绘制的《泗水水文四季变化图及疏浚策》,侃侃而谈。其见解之精辟,对水力运用之巧妙,让陶策与顾划都暗自惊叹。

“**此乃天赐我也!**”陶策心中狂喜,当即延请陈峤至州牧府详谈,并欲表其为“水曹掾”,专职水利。陈峤见陶策不仅虚心纳谏,更能立刻给予信任与施展平台,大为感动,终应允出仕。

彭城,工程学堂第一期启蒙班。

暂借的旧官署内,数十名年龄、出身各异的学员正襟危坐。讲台上,张工头有些紧张地拿着根据陶策图纸制作的“比例尺”和“规”、“矩”,结结巴巴地讲解着基础几何图形与建筑测量的关系。台下,有眼神懵懂的少年,也有面带怀疑之色的老匠人子弟。

陶策与顾划悄悄在后排观察。顾划低声道:“主公,此法虽好,然…见效恐慢。且教授之人,自身亦在摸索。”

陶策目光坚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今日他们或只懂尺规,明日或可勘测一地,后日,或能主持一城!**人才之基,非一日可成,然一旦成势,则万事可期。**让糜别驾再拨专款,改善学堂条件,对学业优异者,给予额外钱粮奖励。”

广陵郡。

一支派往江淮交界处的访贤使小队,在一位熟知本地情况的老向导带领下,于一处偏僻的山村,寻到了一位传闻中曾参与过早期大型陵墓修筑、因躲避战祸而隐居的老工匠,名叫**石鲁**。起初,石鲁闭门谢客,心存疑虑。

访贤使并未强求,而是连续数日,每日清晨将州牧府的招贤文书与一份精致的工具包(内含陶策设计的标准化尺规)放在其门外,并耐心讲述徐州新政,尤其是“以工代赈”与“重奖技术革新”的政策。最终,石鲁被其诚意与对工匠的尊重所打动,答应出山。他不仅精通复杂的石工结构与地下排水,更对江东部分地区的地质有所了解,他的加入,无疑为未来的沿江防御工事增添了一份重要筹码。

北海方面传来捷报,曹豹与陈峤配合,利用其对水文的深刻理解,在夏侯渊试图绕道水源时,巧妙引导一次小型山洪,虽未造成大量杀伤,却成功迟滞了曹军行动,为刘备军的抵达争取了宝贵时间。加上田楷的牵制,夏侯渊已显退意。

同时,招贤台与访贤使也开始显现效果。除陈峤、石鲁外,又有几位擅长不同领域的匠人、一位精通算术的落魄士子、甚至一位对江东沿海港口有所了解的退役老水兵前来投效。虽然仍远远不够,但总算打破了僵局。

然而,顾划带来了一份新的密报:“主公,江东细作传讯,孙策对主公的‘招贤台’颇感兴趣,似有仿效之意。且…袁术在寿春,正式称帝,建号‘仲家’了。”

陶策站在重新标注过的地图前,目光沉静。人才的星火已开始点燃,但外部压力亦随之升级。他缓缓道:“孙伯符欲效仿,便让他效仿。技术可以模仿,但体系与思想,非一日之功。至于袁术…称帝即是自绝于天下。我们的机会,或许来了。”

他看向顾划:“**下一步,我们要让这‘基建’之力,不仅御敌,更要‘攻心’。**将我们在水利、道路、民生改善上的成果,尤其是百姓因此得益的景象,通过糜家商队,广泛传播出去。**我们要让天下人知道,在徐州,有一种力量,能让乱世变安居!这,或许才是最能吸引人才的‘招贤榜’!**”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